1971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然拿布条把自己和英雄绑在了一起,这是为何呢? 1971 年潮汕部队新房,烛火摇曳,李玉枝拿着棉布带,轻轻绑住自己与麦贤得的手腕:“这样你犯病,我能立刻知道。” 麦贤得看着她泛红的眼角,虽说话缓慢,却用力点头:“好,听你的。” 谁也想不到,这一绑,就是 53 年,成了两人一生的约定。 1965 年 8 月 6 日那天,台湾当局军舰窜犯福建海域,海战打响,他作为机电兵,守着战舰 “心脏” 般的主机。 弹片突然击中他头部,鲜血瞬间糊住双眼,耳边是炮火轰鸣,他却没倒下。 “设备不能停!” 他咬着牙,凭着平日里千锤百炼的手感,在黑暗中摸索零件。 手指被划破,鲜血染红工具,他浑然不觉,硬是撑着战斗了三个小时。 直到战舰重创敌舰、胜利返航,他才因失血过多昏过去,被紧急送医。 四次大手术,切除部分受损脑组织,麦贤得捡回一条命,却落下一身后遗症。 癫痫会突然发作,记忆时好时坏,右手总微微颤抖,连拿筷子都费劲。 可他醒来后,第一句话问的还是 “战舰怎么样了”,让在场医护人员红了眼眶。 这场仗,他用命守护国家海疆,被授予 “一级战斗英雄” 称号,成了全国人心中的榜样。 1971 年,组织为麦贤得物色配偶,23 岁的公社女干部李玉枝进入视野。 初次见面,她看着麦贤得头上狰狞的伤疤,听他断断续续讲海战经历,心里满是敬佩。 “英雄为国家拼命,我愿意照顾他一辈子,不让他受委屈。” 她对组织说,语气坚定。 婚礼那天,她穿着崭新军装,胸前别着大红花,麦贤得紧紧握着她的手,紧张得手心冒汗。 婚后第一晚,李玉枝就尝到了照顾的艰难 —— 麦贤得癫痫突然发作。 他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头往墙上撞,李玉枝吓得光着脚就往外跑,喊来医生。 “发作时必须有人在身边,不然会有危险。” 医生的话,让她一夜没睡。 第二天,她找出家里的棉布带,轻轻绑在两人手腕上:“以后这样,我就不会错过你的动静了。” 有年冬天,麦贤得深夜发作,棉布带猛地扯动,李玉枝瞬间惊醒。 她顾不上穿外套,扑过去按住他,防止他撞伤自己,直到医生赶来。 等处理完,她才发现自己手脚冻得发紫,麦贤得清醒后,拉着她的手掉眼泪:“让你受冻了。” 她却笑着摇头:“没事,只要你好好的,这点冷算什么。” 麦贤得记不清很多事,却从没忘记自己是军人。 看电视里出现军舰,他会激动地指着屏幕:“我也上过这样的船,能打胜仗!”李玉枝就坐在旁边,耐心听他重复讲海战细节,哪怕已经听过无数遍。 她还专门找了个本子,把重要的事记下来,念给他听,帮他留住记忆。 为了让麦贤得恢复得好,李玉枝自学护理知识,向医生请教康复技巧。 每天早上,她早早起床,做他能咬动的营养餐;晚上,握着他的手做康复训练,一点点纠正右手的颤抖。 邻居常看到,傍晚时分,两人在院子里散步,李玉枝扶着他,慢慢走,轻声聊家常。 孩子们小时候,李玉枝总给他们讲麦贤得的英雄事迹,教他们敬军礼、唱军歌。 “爸爸是英雄,你们要像他一样,爱国家、有担当。” 她常这样叮嘱。 后来,女儿考上军医大学,儿子参军入伍,都继承了麦贤得的报国志,让她格外欣慰。 2019 年,麦贤得获 “共和国勋章”,李玉枝陪他去北京领奖。 站在人民大会堂,麦贤得虽话不多,却挺直腰板,像当年在战舰上那样,透着军人的风骨。 回来后,他把勋章放在床头,常拿出来摸一摸,眼神里满是骄傲。 李玉枝知道,这枚勋章,是国家对他的认可,也是他一生的荣耀。 如今,麦贤得 80 多岁了,癫痫发作次数少了,精神头也足。 李玉枝还是每天给他系软布带,晚上和衣而睡,保持着随时起身的习惯。 孩子们常回家探望,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听麦贤得讲过去的事,笑声满院。 有人问李玉枝后悔吗,她看着麦贤得,眼里满是温柔:“能陪他一辈子,是我的福气。” 这跨越半世纪的布带情缘,和麦贤得的英雄故事一起,成了岁月里最温暖的传承。 主要信源:(环球网——【文明家庭】嫁给重病丈夫,李玉枝44年不离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