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的时刻,或许到了!当大家还在盯着俄乌冲突、巴以战争的时候,东北亚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中俄朝三国很可能要在图们江口建立"东北亚联合防区"!这等于直接宣判了日本海"中立地位"的死刑。 珲春作为图们江下游的核心节点,左手牵着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右手挨着朝鲜罗先地区,往东南一抬眼就是日本海,从这里出发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的距离,比从中国任何一个港口出发都要近,这种“东北亚几何中心”的位置,天生就带着战略威慑力。 光有位置还不够,这些年三国在经贸和能源上的绑定早就打下了基础。吉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珲春口岸的边境贸易额从2011年的2.01亿美元一路攀升,到2024年保守估计已经突破15亿美元,虽然和满洲里、绥芬河比总量还有差距,但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 更关键的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这条北起黑河、南抵上海的能源大动脉,2025年输往长三角的气量将占到国家管网集团供给量的五分之一,而它在东北的支线网络,正悄悄往图们江方向延伸。 当能源管道和贸易通道拧成一股绳,联合防区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实打实的利益纽带在支撑。 再说说日本海那所谓的“中立地位”,其实早就被美日同盟的军事部署撕得只剩层窗户纸。美军在日本海周边散落着多个基地,从北海道的千岁到九州的岩国,看似形成了包围圈,但这些基地距离图们江口最近的也有上千公里。 反观中俄朝要是真在图们江口布下联合防区,相当于直接在日本海的西北角安了个“安全阀”——罗津港经过改造后能停靠万吨级货轮,扎鲁比诺港的铁路换装站已经能对接中俄铁路网,这俩港口一旦纳入联合管控,日本海北部的航运规则就得重新商量。 别忘了,珲春还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陆路通道,以前受制于各种因素没能完全发力,现在要是三国联手打通物流和安保链路,那这片海域的游戏规则恐怕真要变天。 有人可能觉得这种合作跨度太大,但看看这几年的互动就知道早有苗头。中俄“东方-2022”军演时,俄军参演部队就是从远东地区经铁路直达中国东北,这种大规模兵力投送能力要是和朝鲜的边境管控经验结合起来,联合防区的运作效率不会低。 朝俄之间的铁路改造项目也没闲着,从元汀口岸到罗津港的公路升级完成后,三国在图们江流域的交通网络已经连成片。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现在有点顾头不顾尾,在俄乌战场砸了上千亿美元军备,巴以冲突又牵制了不少精力,东北亚这边刚好出现了战略窗口期。 说到底,这个联合防区的核心不是搞军事对抗,而是重新定义东北亚的安全秩序。以前日本海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美日手里,他们说“航行自由”就自由,说“安全架构”就架构,现在中俄朝要是能把图们江口这块宝地用起来,相当于在原有格局里楔进了一根楔子。 能源上能保障俄罗斯远东油气资源的稳定输出,经贸上能激活东北亚内陆的物流通道,安全上能形成相互支撑的防御体系,这种多赢的局面,比单纯的军事部署更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