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在北京雁栖湖召开为期三天的秋季闭门战略会,针对销量下滑、研发效率、产品节

冷卉看汽车啦 2025-11-20 00:26:02

理想汽车在北京雁栖湖召开为期三天的秋季闭门战略会,针对销量下滑、研发效率、产品节奏、出海布局及AI投入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度反思,明确战略调整方向,标志着公司进入“重新校准周期”。一、战略反思核心背景:内外压力下的效率困境1. 销量与产品双重承压:2025年10月理想汽车销量31767辆,同比环比双降;此前主力增程车型L系列月销从超5万跌至2万左右,纯电新车i8表现平淡,i6虽订单高涨却受产能瓶颈限制。同时,竞品竞争加剧,华为鸿蒙智行2026年规划25款车型,小米汽车凭借两年两款爆品(如小米YU7)成为强劲对手,而理想i系列车型2021年立项、4年才推出,“四年一迭代”节奏难敌行业“半年改款、一年换代”的速度。2. 组织与研发机制局限:过去过度强调研发费效比,收入下降时便压缩研发投入,陷入“资源减少-速度变慢”的恶性循环。例如2024年理想MEGA失利后大幅裁员,既伤士气又影响研发进度;且研发体系缺乏独立创新权限,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二、三大核心战略调整方向(一)产品与研发:提速、聚焦、破“套娃”1. 加快产品迭代节奏:将平台大迭代周期从四年缩短至两年,并已在供应链大会动员伙伴配合,确保节奏落地。2. 转变产品方法论:放弃“凑合”思维与对“堆配置”的抵触,回归“单品爆款”逻辑,聚焦单一配置打磨至极致(如i6单一配置上市);同时打破家族化“套娃”设计,实现“一个平台一个风格”,通过设计定义拉大车型区分度,解决L系列四款产品辨识度低、缺乏尊贵感的问题。3. 优化研发与组织架构:淡化研发费效比考核,避免预算影响人员与研发投入;李想亲自管理人力资源部,把控组织架构调整;计划成立类似小米“架构部”的独立研发体系,提升产品创新参与度,并已召开常州研发会议复盘研发问题。(二)出海布局:从“摇摆”到“全力加速”1. 反思过往失误:此前出海战略多次摇摆,曾锚定2028年才正式布局,2021-2024年期间团队调整频繁(2021年搭建30人海外团队,2022年初并入国内业务)、模式反复(从“直营”转为“部分经销商合作”),且长期依赖平行出口(销往俄罗斯、中东、中亚等市场,最高单月出口4000辆,L9在俄售价达90万元),但2025年受政策冲击(俄罗斯要求补齐中转税费、2026年起不满180天新车不予出口许可),平行出口量跌至数百辆/月。2. 明确未来布局:将出海定为核心战略,优先拓展中东、中亚、欧洲市场,已落地具体举措——在德国、美国设研发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开设零售中心(2025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首店开业,11月哈萨克斯坦两店将开业),2026年上市新车型均适配海外法规;同时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依托在俄混动市场优势(2024年俄混动销冠,售2.3万辆),向气候、路况相似的中亚市场渗透。(三)AI与技术:重投算力与芯片,拓展应用边界1. 加大算力投入:当前已储备10EFLOPS训练算力、3EFLOPS推理算力,且推理算力持续增加,每月算力投入超1亿元;认同陆奇(Y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视频参会)“未来稀缺是推理算力”的观点,聚焦推理能力建设。2. 推进自研芯片落地:第一代自研车载芯片2025年初流片回片,正进行车载测试,2026年将部署于旗舰车型;计划两年后推出第二代芯片,区别于小鹏图灵芯片、蔚来神玑芯片,侧重推理能力,其新数据流架构(数据驱动而非指令驱动)可实现更高并行度,运行大语言模型性能提升2倍、视觉模型(如CNN)提升3倍。3. 拓展AI应用场景:从“汽车AI化”向“AGI时代终端企业”转型,除智能驾驶、车机“理想同学”外,布局机器人(成立“空间机器人”“穿戴机器人”二级部门)、智能眼镜、AI终端应用等领域,但暂未发布汽车外的AI硬件产品。三、战略调整的支撑与目标1. 组织与资源保障:通过李想亲管人力、调整研发考核机制、成立独立研发体系,确保战略落地资源;海外业务加速团队扩招与渠道建设,国内已建成551家零售中心(覆盖157城)、554家售后/钣喷中心(覆盖225城),为业务调整提供基础。2. 长期竞争目标:以“更敏捷的产品与战略节奏、更坚定的AI和海外投入”重塑竞争力,既要稳固国内市场基本盘,又要在海外新能源车市场“群雄逐鹿”中迎头赶上,同时通过AI技术突破,从“懂AI的汽车公司”升级为“AI原生的终端企业”。

0 阅读:0
冷卉看汽车啦

冷卉看汽车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