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最了解日本!日本派出外交人员访华,这一幕让美国网友想起了二战时,日本偷袭珍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19 22:08:21

美国人最了解日本!日本派出外交人员访华,这一幕让美国网友想起了二战时,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故意派出外交人员去华盛顿谈判,给外界制造不放弃外交途径的样子,试图麻痹美国人! 不少美国网友刷到日本外交人员访华的新闻,立马就炸了锅,在社交平台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好多人都直截了当说 “这事儿看着咋这么眼熟?跟当年日本耍的那套简直没差”。 毕竟珍珠港那事儿,美国人记了快一百年了,几千名士兵的命没了,太平洋舰队当时差点被打垮,这种亏吃一次就够了,哪能轻易忘了? 当年在华盛顿,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天天往美国国务院跑,跟国务卿赫尔俩人凑一块儿谈了十好几回。每次见面,野村吉三郎都客客气气的,嘴里翻来覆去都是 “咱们得和平解决争端,别动不动就打仗”。 那态度诚恳得,让美国不少官员都觉得,再谈几次说不定真能把双方的矛盾捋顺,压根没往 “这是圈套” 上想。 最绝的是,就在日本战机往珍珠港飞的前一天,野村吉三郎还专门给美国递了份全新的谈判方案。方案里写得明明白白,说日本愿意继续跟美国协商,争取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当时美国国务院的人还拿着这份方案开会研究,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跟日本谈,完全没察觉到太平洋上已经有一群战机正憋着劲儿要搞偷袭。 等第二天早上珍珠港的爆炸声传过来,大家才猛地反应过来,之前那十几次谈判,全是日本放的烟雾弹,就是为了让美国人放松警惕。 这种 “边谈边准备动手” 的套路,美国人算是吃够了亏,也把日本的路数摸得透透的 —— 表面上把外交姿态做足,又是开会又是递方案,看着一门心思要和平,实际上早把刀磨好了,就等找个最合适的时机捅出去。 现在日本又派外交人员访华,美国人一瞅这场景,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当年野村吉三郎的影子,心里能不犯嘀咕吗? 有美国网友还翻出当年野村吉三郎跟赫尔谈判的老照片,对比着现在日本外交人员的新闻图,调侃说 “连脸上那股‘诚恳’的劲儿都像,这是把当年的剧本又拿出来演了?” 还有人说 “别看着现在谈得热热闹闹,谁知道背地里是不是在盘算别的事儿? 当年咱们就是信了他们的‘和平’,才吃了那么大的亏”。这种怀疑也不是没道理,毕竟日本在外交上向来爱搞 “两面派”,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经常不是一回事,美国人早就领教过了。 不光是普通网友,连美国一些研究国际关系的人也觉得这事儿有点 “似曾相识”。他们说日本这外交策略这么多年就没怎么变过,越是想干大事之前,越会把外交牌打满,目的就是混淆外界的视线,让对手放松戒备。 当年偷袭珍珠港是这样,后来不少国际事儿里,日本也没少用这招,先靠外交稳住局面,再悄悄推进自己的计划,等别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木已成舟。 现在日本派外交人员访华,不管实际想谈啥,在美国人眼里都自带一层 “历史滤镜”。毕竟珍珠港的教训太深刻了,那种被 “和平” 外衣骗了的感觉,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 所以不少美国网友都在说 “不是咱们多疑,是被坑怕了”,他们会盯着日本外交人员的一举一动,也会猜这次访问背后是不是还有别的目的,会不会像当年一样,谈着谈着就突然来个 “偷袭”。 当然,也有少数人觉得没必要这么紧张,说现在的国际环境跟二战的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就算想搞小动作也没那么容易。可这种声音刚出来就被反驳了,有人直接回 “环境变了,可日本的套路没变啊”。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日本这种 “表面温和、内里算计” 的风格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样,越是看着无害的举动,越得多留个心眼,不然指不定啥时候又栽了跟头。 其实美国人的这种反应也挺好理解的,换谁被人用同样的招数坑过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况都会心里打鼓。当年要是能早一点看穿日本的外交骗局,珍珠港或许就不会遭那么大的难。 现在再看到日本搞外交访问,美国人下意识地往历史上靠,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也不想重蹈覆辙。 至于日本这次访华到底是真心想谈合作,还是像美国网友担心的那样另有所图,现在还说不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经过珍珠港那事儿之后,美国人再也不会轻易相信日本在谈判桌前的表态了。 他们会拿着 “放大镜” 盯着日本的一举一动,就像当年盯着野村吉三郎递过来的谈判方案一样,生怕再被 “和平” 的幌子迷惑,吃第二次亏。 网络上的讨论还在继续,美国网友的评论五花八门,但核心意思都差不多:别被日本的外交姿态骗了,当年的亏一次就够了。 这种声音或许代表不了美国官方的立场,却真实反映了美国人对日本外交行为的固有印象 —— 毕竟历史的教训摆在那儿,不是说忘就能忘的。 美国人最了解日本,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过去,和一份永远不会放下的警惕。

0 阅读:0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