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庆龄、何香凝找毛主席求情,请求放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毛主席只提了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19 15:14:36

1949年,宋庆龄、何香凝找毛主席求情,请求放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毛主席只提了一个条件,谁知陈璧君却放弃了这个机会! 陈璧君这人,1891年生在广东香山一个书香家庭,早年就沾上革命味儿。1908年她加入同盟会,那时候才17岁,就开始帮着孙中山跑腿传话。1909年全家挪到香港,她进师范学校念书,课余拉女同学聊反清事儿,组织小讨论会啥的。1910年,她跟着汪精卫北上北京,俩人搞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计划。炸弹扔了,事儿没成,她被抓进牢,几个月后同盟会捞她出来。她回南方,继续串联同志,干劲儿足。 17岁敢跟着闯刺杀局,这份狠劲在当年的女革命党里少见。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份“刚烈”会拐进叛国的歪路。刺杀事件后,她和汪精卫的感情越绑越紧,1912年俩人在上海成婚,她跟着丈夫在政坛摸爬滚打,性子从利落变成了专断,连汪精卫做决策都常被她左右。 抗战全面爆发后,汪精卫整天对着战局唉声叹气,嘴里总念叨“打下去必败”,陈璧君比他更急着找退路。日本抛出“合作”橄榄枝时,汪精卫还在犹豫,她直接拍着桌子怼:“你要是想做,就趁早占住位置,难道要让蒋介石先抢了‘议和’的名头?”1938年12月,汪精卫偷偷逃出重庆,陈璧君早已收拾好行李,带着亲信提前到越南河内接应,还亲手销毁了家里所有抗日相关的信件,生怕留下把柄。 等汪精卫在南京拼凑起伪国民政府,陈璧君也跟着耀武扬威,当了伪中央监察委员。她手里攥着实权,不光帮着日军安抚伪政权内部,还纵容手下搜刮百姓,甚至参与打压地下抗日组织。有史料记载,1943年她路过苏州时,发现当地有学生传抗日传单,直接下令逮捕了12名学生,逼着他们指认组织,手段狠辣得没半点当年革命青年的影子。 1945年日本投降,陈璧君的好日子到头了。国民政府很快在广州把她抓了,1946年庭审时,她还梗着脖子狡辩,说自己和日本合作是“曲线救国”,压根不承认是汉奸。最后法院判了她无期徒刑,先关在苏州监狱,1949年上海解放后,又转去了提篮桥监狱。 宋庆龄和何香凝念着早年反清时的共事情分,知道她曾经为革命出过力,就一起找毛主席求情,想给她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毛主席体谅两人的心意,也考虑到当时的政策,提出只要陈璧君写一份几百字的认罪声明,承认自己的汉奸行为,愿意悔改,就下令释放她。 消息传到监狱,狱警都觉得她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可陈璧君看完宋庆龄捎来的信,当场就把信扔在桌上。她对狱警说:“我做的事都是为了‘救国’,只是路走得和别人不一样,没什么罪好认的。”就这么一句话,把唯一的自由机会推了出去。 在提篮桥监狱的十年里,她的身体一直不好,高血压、心脏病老犯,监狱干部没少特殊照顾。光是1950到1955年,就五次送她去监狱医院治疗,累计住院快五年,每天都给她准备牛奶补身体,还允许她借史书来看。一开始她对干部敌意十足,觉得“成王败寇”,甚至绝食三天抗议,可慢慢被软磨硬泡的耐心打动。有次下雨她故意在走廊滑倒,年轻狱警立马冲过来扶她,还蹲在地上给她揉膝盖,向来高傲的她眼眶红了红,后来那位莫姓干部调走,她偷偷抹了眼泪,背后还跟其他犯人说“莫干部是青天”。 她后来也会在思想汇报里写,觉得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做事公道,可一提到“汉奸”两个字,还是嘴硬到底。1959年6月17日,她在监狱医院病逝,到死都没松口认过错。子女都在香港,最后是远房亲戚来处理后事,骨灰被撒进了黄浦江。 从17岁扛着革命热情闯牢狱,到晚年成了人人唾骂的女汉奸,陈璧君的一生全毁在“选路”上。刚烈是真性情,可把这份性情用在叛国路上,再硬的骨头也撑不起错路的重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