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假院士”事件太离谱!这波操作刷新认知 还高科技,还大数据,怎么连一个高中学历的人混进高校院士教授头衔里去都不知道呢?说实话,看到这事儿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现在到处都在说技术赋能、信息透明,可偏偏在本该最严谨、最讲专业的高等学府里,居然让一个连大学门都没进过的人,堂而皇之地顶着“院士”“教授”的光环招摇撞骗,这简直是打了所有“高科技筛查”的脸。 也直到这时候,我才彻底明白,为啥电信诈骗不管怎么宣传提醒,总有老百姓掉坑里。你想啊,高校作为知识殿堂、学术高地,按理说审核机制应该密不透风,专业判断能力更是远超普通民众,可连这样的地方都能被一个高中学历的骗子骗得团团转,那咱们普通老百姓面对那些经过精心包装、话术专业的骗子,又怎么可能轻易识破呢?所以真别对老百姓要求太高了,连“专家聚集地”都栽了跟头,普通人被骗真的不能全怪他们警惕性低。 说真的,这个骗子都能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胆子也太大了!竟敢冒用“院士”“教授”这种含金量极高的身份招摇撞骗,更离谱的是,据称他骗到的科研经费都高达上千万。要知道,这笔钱本该用在真正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上,结果全进了骗子的口袋,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对学术尊严的践踏。 最让我震惊的还不是骗钱,而是那么多学术期刊居然也能被他造假成功。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把关人”,每一篇论文发表都该经过严格的审核,可在他这里却成了造假的工具,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漏洞?简直离谱到让人咋舌。我甚至忍不住想,他就算装模作样,好歹也得有点真水平吧?可事实是,他啥都不懂却能硬着头皮装懂,面对那些复杂的科研仪器,就不怕按错按钮露出马脚吗?平时说话交流,难道就没人发现他对专业领域一知半解?能做到这份上,只能说他的“忽悠能力”实在太“牛”,也反衬出相关审核环节的形同虚设。 这次最倒霉的当属江大了,平白无故出了这么大一个丑,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行业内的谈资。而最惨的还是他带的那些弟子,我敢说第一个就得哭晕在厕所——跟着一个“假教授”“假院士”做研究,两年时间不仅学不到真东西,还可能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后不管是求职还是深造,这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黑历史”,估计这辈子都没脸再提这段经历了,将来真的难混了。 反观骗子郭某,虽说最后肯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不得不说,他这波“操作”也够他吹一辈子牛了——能骗过高校、骗到千万经费、搞定学术期刊,简直是“诈骗界的奇葩”。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用户10xxx44
该大学组织部门负责人也应该被逮捕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