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吗?之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在抵制日货;现在中日关系又有冲突的时

掘密探索 2025-11-19 13:47:41

大家发现了吗?之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在抵制日货;现在中日关系又有冲突的时候,却没有人提抵制日货了,这是为什么呢? 十年前,抵制日货的底层想法很简单,就是“用脚投票”,那时候国产货不太行,满足不了需求,大家只能靠不买日货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可现在消费市场完全变了个样!新能源汽车这块,比亚迪2025年全球卖了超过800万辆,是丰田在咱中国销量的4倍。   家电方面,格力空调占了全球32%的市场份额,把松下、日立这些老牌子都甩得远远的;数码产品领域,华为折叠屏手机在高端市场占了65%的份额,索尼、夏普只能灰溜溜地退场。   这可不是简单的国产货替代了进口货,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碾压,就拿汽车来说,日系车以前靠“省油耐用”在市场上称王称霸,现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续航能超过700公里,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城市道路上啥场景都能应对。   当国产货在性能、价格、服务上都全面超过日货时,抵制日货就不用刻意去做了,大家自然就会去买那些质量好的国产货,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2025年中日的经贸关系,早就不是十年前“中国制造”和“日本品牌”简单对着干的情况了。   在苏州工业园区,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着全球40%的混动发动机,可这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却是从宁波的国产供应商那儿来的。   在上海张江,索尼中国的研发中心和华为共享着5G专利池;在东莞,松下电器和格力空调共用着同一条锂电池生产线。   这种深度融合让抵制日货变得不现实了,数据说话,2025年中日贸易额突破了4000亿美元,这里面60%都是中间品贸易,日本卖给中国的半导体材料,最后可能就变成了华为手机里的芯片。   中国卖给日本的稀土,说不定就成了丰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要是抵制日货,搞不好先伤到自己家的产业链,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事儿,谁还干? 十年前,抵制日货是老百姓表达爱国情怀最直接的办法,可2012年西安U型锁事件里,日系车主李启铭被砸成重伤,这事儿让大家都开始反思:爱国难道就得伤害自己的同胞吗?   到了2025年,这种反思变成了更成熟的做法,当日本政客去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中国网友在推特上发起HistoryCannotBeDenied话题,用历史档案和幸存者的证言反击那些右翼的言论;当日本在涉台问题上挑事儿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就多买国产高端产品,给本土企业多投点研发资金。   这种转变背后,是国民自信心的大大提升,2025年的中国,GDP是日本的3倍,全球525种工业品里,有487种产量都是世界第一,高铁、5G、量子计算这些前沿技术都走在世界前面。   当国家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老百姓就不用靠“抵制”来证明自己爱国了,而是用“超越”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