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日关系恶化的这么快。14日晚上外交部才刚刚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此间一叙吖 2025-11-19 12:34:47

没想到中日关系恶化的这么快。14日晚上外交部才刚刚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15日国内包括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川航、厦航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集体宣布,日本航线机票可免费退改! 最近,中日贸易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水的问题而陷入了低谷,尽管如此,北海道出口到中国的6吨扇贝却被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信号。 但这批海鲜并不是轻松就能进入中国市场的,按照规定,日方必须提供一整套文件,包含捕捞的经纬度等“六证一单”,并且货物到港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最终还需要在实验室再等几天。 幸运的是,根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批扇贝的关税已经降到4.5%,使得这项生意似乎走上了正轨。 这6吨扇贝不仅仅是一宗普通的贸易,而是牵动着两国庞大的经济利益链条,2022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的水产品总值高达871亿日元,占到其全球出口的五分之一。 然而到了2024年初,这一数字骤降至仅61亿日元,占比降至2%,这意味着,扇贝背后代表的是大规模的经济联系,涉及到3180亿美元的中日年贸易总额。 日本70%的精密仪器依赖中国,而中国40%的汽车电子元件来自日本,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深度大。 然而,这种看似牢固的经济联系,却在某些时刻变得极为脆弱,政治因素可能在一夜之间打破一切。 问题的起点来自日本首相内阁成员高市早苗的言论,她在国会发表了一些关于台湾的错误观点,直接触碰了中国的敏感“红线”,这导致了北京的迅速反应。 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立即发出了强烈的警告,提醒在日中国公民注意安全,同时,面对今年上半年歧视中国人事件激增40%的情况,中国还发布了多项安全预警。 从外交、军事到民间层面,中国的回应一波接一波,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市场反应同样迅速。11月15日,国航、东航、南航等航司宣布,可以免费退改日本航线的机票。 这不仅仅是出于航司的好意,而是商业判断的反应。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中,中日航班的航班数量下降了14.5%,航空公司实际上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退订潮”提前做准备。 更广泛的经济反应开始显现,福冈的一家旅行社表示,12月的旅游团几乎全退,顾客的理由只有一个:“局势紧张,不敢去了。” 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若中国游客不再前往日本,日本每年可能失去2.2万亿日元的消费,GDP也会因此缩水0.36%。 影响不仅仅限于旅游业。东京的某日语学校校长已经开始为2024年的招生担忧,甚至有30多名中国留学生提前递交了回国申请。普通民众也没能逃脱这种影响。 有一位游客订好了机票和酒店,但因为局势紧张,不仅机票和酒店费用无法退还,最后只能白白损失近3万元人民币。 但日本国内也并非一片沉默,部分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要求政府不要拿经济和民生做政治交易。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站出来表示,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然而,这些理性声音并未能阻止中日经济关系的寒冬。即使日本政府承诺为渔民提供补贴,帮助他们将海鲜销往东南亚,但即便是对越南的出口翻了四倍,整体水产品出口依然下降了7.5%。 目前,那6吨本应是象征着中日关系回暖的扇贝,可能仍然静静地躺在中国的冷库里,它们从“破冰者”变成了“人质”,什么时候能“解冻”,没有人知道。 这批扇贝的命运,正是中日经济关系的真实写照:即使双方的生意做得再精明,也必须小心政治的变化。 为了追求短期的政治利益,最终付出代价的还是普通百姓,这是一个鲜明的教训,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小小的政治失误,都可能引发深远的经济波动。

0 阅读:9
此间一叙吖

此间一叙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