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牺牲后,他手下王正均和林志森第一反应不是逃命,而是赶紧把密码本撕碎泡烂冲下水道,防止情报泄露。 1950 年台北吴石办公室,特务踹门瞬间,王正均正把最后一勺纸浆冲进下水道,林志森的手还沾着未干的水渍。 黑洞洞的枪口已对准两人,可他们脸上没丝毫慌乱,仿佛刚完成的只是寻常工作。 没人知道,这三分钟里被销毁的密码本,藏着十几位地下党同志的生死存亡。 1912 年,王正均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教师家庭,1937 年日军侵华后,他弃笔从戎加入地下党。 1939 年,他被派往重庆负责地下交通线,主要传递国民党军事情报,对接的是隐蔽战线的同志。 那时重庆特务密布,他常扮成货郎,把情报藏在货担夹层,每次出门都做好了牺牲准备。 有次传递日军兵力部署情报,他被特务跟踪,绕了七八个小巷才甩掉,回到住处时衣服全被汗湿。 1941 年,是王正均在重庆最危险的一年,也是他与吴石结缘的开始。 那天他带着标注日军机场位置的情报,刚走出接头点就被两个特务盯上。 眼看要被抓,路过的国民党少将吴石突然喊住他:“这不是我部下吗?跟我回营!” 就这样,吴石以 “查岗” 名义把他带走,后来才说 “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民族需要你们”。 这次解围后,王正均与吴石建立了秘密联系,他常把整理好的情报通过吴石获取的渠道传递。 1943 年,重庆地下交通线遭破坏,三名同志被捕,王正均临危受命重建交通站。 他重新发展联络员,制定新的暗号系统,仅用一个月就让交通线恢复运转,没耽误一次情报传递。 上级评价他 “冷静果敢,是地下交通线的可靠守护者”,这也为他后来追随吴石赴台埋下伏笔。 1945 年抗战胜利后,王正均随地下交通线转移到南京,继续负责军事情报整理。 他利用在重庆积累的经验,建立更隐蔽的情报传递网络,多次将国民党部署情报送往前线。 1948 年,吴石告知他将调任台湾,问他是否愿意随行,他没犹豫:“只要能为革命做事,去哪都成。 ” 那时他已 36 岁,妻子劝他考虑安全,他只说 “民族大义面前,个人安危不算什么”。 1949 年,王正均以 “副官” 身份随吴石赴台,刚到台北就投入情报工作。 他协助吴石整理台湾国民党军防部署,把重要信息分类编码,再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大陆。 为确保安全,他每次编码都用自己独创的暗号,连吴石都夸 “你的编码,只有你我能懂”。 除了整理情报,他还负责对接台湾本地地下党,林志森就是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后来吸纳进组织的。 1950 年 3 月 1 日,王正均在办公室整理文件时,楼下传来特务的呵斥声。 他立刻摸向抽屉里的密码本,那本子记着十几位同志的联络暗号,绝不能落入敌手。 他朝隔壁的林志森递了个眼神,林志森马上拿起装满热水的水壶,两人配合默契得像演练过。 王正均指尖用力,把密码本撕成细碎纸片,指甲缝里很快嵌进纸纤维,没一丝犹豫。 林志森把热水倒进盆,接过碎纸搅拌成糊状纸浆,王正均则一勺勺舀进洗手池冲净。 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刚冲完最后一勺,办公室的门就被特务踹开,枪口对准了他们。 特务搜遍办公室,没找到任何文件,只能把他们押走,临走时还疑惑 “怎么什么都没有”。 王正均被押走时,回头看了眼干净的洗手池,心里清楚 “同志安全了”。 在看守所里,特务对王正均用尽酷刑,老虎凳、辣椒水轮番上,逼他说出组织成员。 他却始终没哼一声。 特务问 “你在重庆的交通线还有谁”,他只说 “不知道”,哪怕后背被鞭子抽得血肉模糊。 而林志森被单独关押在隔壁牢房,特务拿出他 16 岁妹妹的照片威胁。 但无论特务怎么威逼利诱,他都守口如瓶,哪怕被关在漆黑的禁闭室里,也没吐露半个字。 王正均后来从难友口中得知林志森的遭遇,心里又疼又敬,知道这孩子没辜负信任。 1950 年 6 月 10 日,38 岁的王正均和 23 岁的林志森被特务秘密处决。 临刑前,王正均喊着 “民族必胜”,林志森也跟着大声喊,声音在刑场上回荡。 他们的尸骨没能留下,王正均的家人多年后才知他牺牲,林志森的妹妹直到成年才敢打听哥哥的下落。 但他们的贡献从未被遗忘 —— 王正均重建的重庆交通线传递过上百份情报,林志森抄写的情报也为决策提供了关键参考。 如今,除了台北的纪念展,王正均和林志森的事迹还被收录进大陆的隐蔽战线史料。 重庆的地下交通站旧址、台北的白色恐怖纪念公园,都有他们的名字被铭记。 每年都有青年来参观,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年龄的忠诚与担当。 这两位烈士虽已离世多年,但他们用生命守护信仰的精神,永远留在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 信源:谍海英雄王正均归来——福州市委党史方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