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德国联邦当局突然提交了2026年预算草案,相关安排在联邦议院公开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2025-11-19 01:31:52

就在刚刚。 德国联邦当局突然提交了2026年预算草案,相关安排在联邦议院公开辩论中亮相。 魏德尔现场把焦点直接对准军费,她的说法很直白:国防开支涨得太猛,会把民生压住。据多家德媒提到,草案里国防预算拟到837亿欧元,较上一年增加约32%,还有说法称到2029年可能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3.5%,这一点还需后续核实。 一个现实摆在桌上:德国自2022年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资金补装备,开始补F-35、弹药、通信等短板。对照北约常说的“2%”门槛,波兰已经往3%靠拢。问题不在投不投,而在投得是不是合拍,别把节奏打乱。 债务这块同样刺眼。公开信息显示,新增约899亿欧元用于提振经济,但效果见仁见智。看别国的经验,美国疫情后的强刺激带来通胀压力,英国近两年收紧赤字。德国这回要把账算细,投进去的每一笔都要能对得上结果。 民生端的具体情况不难感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弱势地区学校设备老旧,师资缺口长期存在。北欧的经验是持续、稳定地投到课堂和教师。这类刚性需求不能被忽略。 医院的问题一直在榜单上。德国不少州报告床位紧张,医生外流在一些科室更明显。对照邻国把基层医疗网先补齐的做法,德国要把钱先压到能立刻见效的地方,比如人手和更新关键设备。 环保的投入同样被点名。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不足导致修复进度慢。荷兰在水系治理上多年按部就班推项目,德国这层面不能一停再停,治理链条要保持连贯。 新兴产业的投放确实大,争议点在分配是否平衡。媒体上能看到对高收入减税的批评,认为容易拉开收入差。法国最近几年在高收入税制上更谨慎,德国这次也要防止“偏科”。 把安全环境再拉回现场。俄乌冲突让欧洲防务回到硬指标。德国2022年拍板采购35架F-35A,用来替换“狂风”承担核共享任务;同年底“美洲狮”步战车曝出低妥善率,随后推升级和维护方案;弹药储备按年度补仓。这些都是真问题真投入,但更需要项目管理到位。 议场里的拉扯还在继续。左翼阵营强调环保和社会支出不能被挤,绿营不满福利削减;选择党把焦点放在纳税人压力和债务负担。这些声音至少提醒一个点:预算需要透明和可追踪指标。 社交平台和民间组织的联署活动也在发酵。据德媒报道,呼吁重新审视分配的呼声在扩大。公众最关心的是清楚的时间表和评估机制,而不是漂亮口号。 归拢一下眼下的矛盾:安全投入要持续,民生短板要补上,债务要控得住。先排优先序,用可验证的指标去盯执行,军费要花在能提升防护和联合作战能力的环节,民生项目要直达问题点。 德国这盘棋不难下清楚:把底子打牢,把节奏压稳,把每一笔钱的去向说清楚。只有这样,安全和生活才能一起向前。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