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突然宣布了。 俄方被暂停参与后,“G8”名义已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2025-11-19 02:31:37

就在刚刚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突然宣布了。 俄方被暂停参与后,“G8”名义已停摆多年。外界这波讨论其实是在猜:如果G7想长期带一个“常驻伙伴”,哪个国家更像那个位置。判断标准很直白:体量要够,路线要稳,在重点议题上配合度要高。 先拎印度。2020年加勒万河谷发生流血冲突,此后印度与美日合作明显升温,也多次出席G7扩大会。但印度对俄武器依赖仍在,能源进口也未断,这会让其在关键表决上保持独立。按这个尺度看,印度像重要伙伴,但像不像“第八个座位”,仍存距离。 再看蒙古。人口约340万,内陆无出海口,出口以矿产为主,金融与制造业体量有限。与G7成员的产业和资本体量相比,不在一个量级。把它放进“G8”的讨论框里,不符合现实门槛。 越南的制造业增长很快,电子、服装订单连年上升,与多方保持密切经贸往来,也有海上争议需要平衡。越南的对外路径更注重灵活与均衡,短期内不太会在大阵营里形成固定站位。 巴西是拉美头号经济体,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铁矿石、大豆出口高度依赖亚洲市场。在议题选择上,巴西更关注南北发展差距与资源议题,与G7的优先级并不完全一致,稳定配合度难保证。 把镜头转到澳大利亚。它多次参加G7扩大会,在情报、防务和供应链议题上与G7国家协作密集,制度与经济结构兼容度高。若寻找一个“常驻嘉宾”,澳大利亚的匹配度更高。 韩国同样靠前。半导体、造船、汽车在全球链条里位置关键,和欧美科技、供应链对接紧密,曾多次受邀参与G7扩大会。它的议题契合度和执行能力,满足“随队作战”的需求。 再顺一下欧洲内部的席位问题。欧盟与成员国在G7同场已久,席位与代表性如何优化一直有技术讨论,但这与“新增一个国家”是两条线,不能混为一谈。 时间线摆出来更清楚。2014年后“G8”不复存在,G7改用“扩大会”模式,每届按议题请不同伙伴,实操效果比名义扩员更灵活。 因此,与其纠结“谁能进G8”,不如看谁能被持续邀请、在关键议题上承担分工,并在供应链、科技、安全等环节形成稳定协同。 结合体量、路线与配合度,印度、越南、蒙古、巴西各有分量,但与“常驻第八人”的条件并不完全重合。 更像答案的,是澳大利亚或韩国。接下来就看它们在下一轮峰会是否继续被安排在台前位置。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流浪的小石头

流浪的小石头

2
2025-11-19 05:47

操这份闲心,真是个人才!

猜你喜欢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