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防长通告全球:俄罗斯最早可能在2028年甚至明年对北约成员国发动攻击,普京秘

烁耀中原 2025-11-18 22:58:03

德国防长通告全球:俄罗斯最早可能在2028年甚至明年对北约成员国发动攻击,普京秘书强势回应,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来源:国际大表姐 欧洲大陆上空,战争的警铃被再次拉响——这次的声音格外刺耳。 近日,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在接受德媒采访时抛出一枚“震撼弹”,他公开警告:俄罗斯最早可能在2028年,甚至明年,就会对北约成员国发动攻击。此论一出,瞬间引爆国际舆论。 然而,更具戏剧性的是俄罗斯方面的回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17日的记者会上以强势姿态驳斥,直言此类“军事化”言论只会加剧紧张,并警告若被迫采取行动,俄方必将保障自身安全。俄外交部的回应更是直指核心,揭批德国力推军事扩张的立场“毫无疑问地揭示了谁才是侵略者”。 一场围绕“谁在挑起战争”的罗生门,正在撕裂欧洲的信任基础。 一、 德国防长“预警”背后:为军事化寻找借口?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的“2028年开战论”,听起来危言耸听,但若放在欧洲当前的政治语境下审视,其动机绝非“预警”那么简单。 最直接的受益指向很明确:为德国乃至整个北约加速军事化进程提供合法性外衣。皮斯托里乌斯在抛出警告的同时,毫不掩饰其真实目的——以此为由“敦促德国加快军事化进程并重组武装力量”。这完美呼应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超8000亿欧元“欧洲重新武装计划”以及北约将防务支出提升至GDP 5%的要求。 这种操作手法似曾相识:通过渲染一个“迫在眉睫”且强大的外部威胁,来为其庞大的军备扩张和预算开支扫清政治障碍。然而,这种不断炒作“俄罗斯侵略威胁”的论调,非但无助于缓解紧张,反而像一剂毒药,持续毒化本已脆弱的安全氛围,将欧洲推向自我预言实现的对抗螺旋。 二、 俄罗斯强势回应:被逼入墙角的反击 面对德方的指控,俄罗斯的回应可谓罕见强硬,且逻辑清晰。 佩斯科夫的声明包含两层关键信息:一是划清底线,“俄罗斯不希望与北约发生冲突”;二是亮明底线,“若被迫采取行动,必将采取措施”。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斗争求安全”的战略警示。它明确告诉西方:莫斯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任何将其逼入墙角的举动,都将招致坚决反制。 更犀利的回应来自俄罗斯外交部。扎哈罗娃一句“毫无疑问地揭示了谁才是侵略者”,直接将皮球踢回给德国。而拉夫罗夫外长关于德国显现“明显的纳粹化迹象”的警告,虽然措辞激烈,但深刻反映了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格局恶化的严重忧虑。在俄方看来,北约持续东扩、在欧洲前沿部署攻击性武器、如今又公然讨论将军费推向冷战水平,这一系列举动,才是真正的、系统性的侵略性行为。 三、 国际舆论为何引爆?一场危险的“认知战”正在上演 这场隔空交锋能迅速引爆国际舆论,是因为它触及了全球安全最敏感的神经:大国间的战略误判风险正急剧升高。 一方面,北约凭借其话语权优势,不断塑造“俄罗斯是侵略成性的麻烦制造者”这一叙事,为其战略扩张辩护。另一方面,俄罗斯则从其受挤压和围堵的视角出发,将北约的行动定义为更具威胁性的侵略前奏。双方陷入了一场危险的“认知战”,都坚信自己是防御方,对方是挑衅者。 国际社会担忧的是,这种相互为敌的叙事循环,会不断侵蚀本就所剩无几的互信。当一方将另一方的防御性举措视为进攻准备,而另一方又将此反应视为侵略证据时,局势很容易滑向失控的边缘。德国防长的“预言”,本身就可能成为加剧这种不信任、助推局势升级的导火索。 结语:谁在制造“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场风波的核心,已不再是简单的口水仗。它暴露了欧洲安全架构的深层危机:缺乏有效的政治和解与安全对话机制,各方只能依赖武力和威慑来寻求安全,其结果必然是集体不安全。 历史一再证明,基于恐惧和猜忌的军备竞赛,往往是冲突的前奏。德国防长的“预警”,如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一场史无前例的重新武装,那么它究竟是在防止战争,还是在为一场更大规模的对抗铺路? 佩斯科夫的警告言犹在耳:“此类表态无助于改善局势,只会加剧紧张。”是选择继续用“军事化”言论制造恐慌、滑向对抗,还是拿出政治勇气,回到对话与协商的轨道上?这考验着欧洲领导人的智慧,也决定着欧洲大陆的未来。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