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挡不住!平时随处可见的乌毛蕨,被我国科研人员一研究,直接炸出世界级大发现,不仅发现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还首次观测到这些稀土元素在植物组织细胞间“自我组装”,形成了一种名为“镧独居石”的矿物。 乌毛蕨在南方山里满地都是,酸性土壤、废弃矿坡上长得最疯,以前大家都当杂草踩,现在才知道它是个隐藏身份其实是稀土超级吸尘器。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建喜团队长期研究离子型稀土绿色开采,这次直接在乌毛蕨叶片里测出稀土含量,比普通植物高几百倍。 更离谱的是,他们用高分辨电镜一看,稀土离子在植物细胞间隙里自己排队、自己成核、自己长大,最后变成晶型完美、纯度极高的镧独居石纳米晶体。 这矿物在地质上要几百度高温才能形成,乌毛蕨在常温常压下就给办了,相当于植物体内自带稀土精炼厂,从吸收、运输到提纯结晶一条龙服务,比人类最牛的湿法冶金还精准。 朱建喜团队这些年本来就在攻克稀土无氨氮开采、电驱开采,回收率已经干到95%以上,药剂用量砍掉80%,现在又整出植物采矿这一手,等于把稀土开采的环保难题彻底干翻。 以前挖稀土要往山体里打几万吨硫酸铵,山毁了水也脏了,现在完全可以大面积种乌毛蕨,半年收割一次,烧完草木灰就是高纯稀土氧化物,成本低到离谱,污染几乎为零。 很多人不知道,乌毛蕨其实早就被发现是稀土超积累植物,但大家族的一员,但以前都以为它只是把稀土当重金属毒素存起来,这次朱建喜团队才真正搞清楚,它不仅存,还顺手把稀土打包成最稳定的独居石矿物,既解了自己的毒,又给我们留了宝藏。 这机制太聪明了,植物自己分泌磷酸根,把稀土离子一抓住就原位沉淀,长成纳米晶体,老叶子里面晶体最大,含量最高,简直是越老越值钱。 这发现直接给植物采矿技术按了核弹级加速键。以后完全可以在离子型稀土矿区复垦种乌毛蕨,既修复生态又持续产稀土,旧矿渣地也能变废为宝。 相比传统浸矿动辄几千吨氨氮废水,植物采矿基本零污染,还能顺带固土保水,一举多得。 更重要的是,稀土定价权。全球70%以上的中重稀土来自中国南方离子型矿,但环保压力大,开采成本高,现在有了乌毛蕨这张王牌,等于把主动权攥得更死。 现在全球都在抢稀土,新一轮新能源、芯片、军工竞赛打得头破血流,我们却在野草里找到新矿脉。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永磁材料、国产大飞机、第六代战机,哪样都离不开高纯中重稀土。 以前担心资源枯竭、环保受限,现在乌毛蕨直接给我们开了一条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