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相关历史研究应该不难处理,从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就有联系了民族相关的问题,都有难度,有些还涉及到境外民族国家,如朝鲜族。但满族相关问题,由于一些有利的历史因素,并不算太难。满族人从上古起,就是中华民族一部分,DNA有历史传承。5000-6000年前辽西的红山文化,和满族的原始经济形态就很像,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生计方式。红山文化遗址发现大量猪骨,体现养猪传统,而满族先民肃慎同样"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红山文化东山嘴、牛河梁遗址的祭祀遗迹,被认为是萨满教的早期形态,这正是满族的核心信仰。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等级制度,与满族对玉器的重视有潜在关联。而红山文化是中国上古历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讲座《从红山到满族》,对此有深入的认证。而红山文化,对整个中国影响力非常大,是上古中国南北文化与DNA融合的绝对主力之一。可以理解为,红山文化的人扩散往南走,是古代至现代中国人最重要源头之一。苏秉琦、陈平、黄饮冰等重磅学者甚至提出假说,红山文化南下就是黄帝部落的运动,从辽西向中原迁徙。从DNA与文化意义上来说,东北起源的诸部落与中国北方至南方的中国人,自古就有相当深入的联系,满族也在这个框架之中。南下的变为中原人,留下与北上的,部分变为满族人,与红山文化的联系是极为明显的。因此,东北自上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部分,和汉朝时才产生较多联系的西域相比,东北明显与中国以河南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及DNA联系更多。中国历史上多次有中原的人跑到东北去,最早明确的历史记录是商朝灭亡时,箕子东迁,之后战国的燕国至秦汉,都在东北有设郡,开启了战乱时人往东北跑的传统。到魏晋南北朝时,北部战乱达到高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流民为避战乱涌入东北。宋金时期,也有大规模迁徙中原人口到东北的历史。明清时,东北并非“异域”,而是明确的地方政权,历史往来非常多。东北多个民族并非忽然跑出来,而是在与中原密切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因此,对满族人进行DNA检测,结果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相关DNA特征早就在上古以来的历史中,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满汉长相在各民族中算是很相近的。满族并不是一个DNA意义上的独特群体,来源众多。满族政权在清朝之前就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因此,清朝和蒙元不太一样,融合得更为彻底。现在满族人口并没有很特殊,和汉族多个地方文化区别不大,主体语言形式都是汉语了。正着反着戏说也问题不大,顾忌不多。那么,如何看待满族文化的特殊性?如影视圈满族从业人员较多,有一些美化、戏说。这只是一种文化特色,它是在汉语文化圈子里进行宣传的,它承认中华民族总体地位,然后在里面对满族进行拔高,这个性质并不是太严重。并非用满语搞了什么宣传,完全没有了。满族的才艺优势,正说明了汉语文化框架的优秀,能让少数民族都能在其中找到继承发展的办法,即使本民族语言丢失了,都没什么问题。中国各地少数民族,完全应该学习满族,积极使用汉语,融入发展本民族文化特色,丰富中华文化。在日本入侵后的“满洲国”历史,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连末代皇帝溥仪都教育改造得不错了,可见这只是被日本利用的一段历史。在日本投降后,这段历史后来并未有什么影响,当地人并不觉得有历史包袱。个人认为中国历史真需要加入上古时期的一些重要结论。中华民族不是生造出来的政治概念,从9000年前的DNA传承来看,现代中国各民族都能在上古起的中华民族框架中找到位置。在中华民族概念中,满族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上古历史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不要割裂看,不要过于河南中原中心论,本来上古时就是“满天星斗”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