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44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好不容易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结果被老美逼迫拆除,还有外媒报道,如今为了替换运营商网络中的华为设备,德国将花165亿元购买诺基亚高通或爱立信的通信设备,这笔钱由德国纳税人提供。 现在整个欧洲大陆上正在发生一件看着挺离谱的事儿:不少国家开始大张旗鼓地“拆网”,原本用得好好的通信设备,一个个被拔掉,换上更贵、性能还不见得更好的替代品。 他们嘴上说是为了所谓的“数字主权”、为了安全,结果折腾到最后,花的钱像流水一样往外倒,还把自己折腾得一屁股麻烦。 先说花钱这事儿,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想象的数字。德国光是这波“拆旧换新”,计划就得花165亿人民币,有行业机构算得更夸张,说可能要烧掉50亿欧元,英国那边也不遑多让,44亿人民币起步,这还只是摆在台面上能看见的开销。 实际上真正让人肉疼的,是那些你看不见、但天天影响你生活的地方,比如宝马在德国某工厂,因为换设备导致信号抽风,一年里光停工损失就飙到8亿欧元。 奔驰、奥迪搞的那些自动驾驶功能,也被网络问题硬生生拖延,原本可以上市赚钱的技术,全被这波“政治换网潮”卡住节奏。 更讽刺的是,就算欧洲把所有华为的硬件都拆了扔了,未来十年里,他们照样得每年拿出几亿、十几亿欧元来付5G专利费。 因为技术是专利写死的,不用设备不代表不用交钱,这就像是你把锅碗瓢盆全砸了,但做饭还是得付“厨房使用费”。 这些折腾的最终买单人是谁?不是政府,是普通人,德国从2021年至今,手机套餐平均涨了18%。 英国更夸张,摊下来,每家每户得额外掏1200英镑,说白了:政治家“拆网”,老百姓掏钱。 但经济上的亏还不算最要命的,更致命的是,欧洲的数字化发展开始“踩倒车”,英国就是典型反面教材,他们的5G覆盖率不仅没升,反而从45%掉到38%,成了G7国家里唯一一个往回走的。 普通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网变慢了,视频卡、上传慢、会议掉线,这些都会越来越常见。 还有一件没人愿意提,但事实摆在那儿的:人才跑了,华为在欧洲本地团队的1200多名技术专家,已经离职大半,很多干脆直接跑来中国继续研发。 欧洲自己培养的高端人才,就这么被自己的政策“推”了出去,未来五年预计将缺20万技术工人,创新能力被生生掏空。 再看欧盟所谓的“统一立场”,说好听点叫统一,实际完全是各国各玩各的,匈牙利不但没拆,还用华为的技术搞智慧农业,结果农产品出口还涨了22%。 西班牙更直接,说华为设备没风险,说完转头就签了个1000多万欧元的大单,大家心里都明白:拆网不是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 美国这一点倒是从不遮掩,美国副国务卿直接说过,用谁的5G就是“选边站”,用中国的,就是跟美国对着干,欧洲这波连根拔网的动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做出来的。 但最让人无语的是:这么大动作的理由,“安全风险”至今没任何证据,没有调查报告,没有技术证明,什么都拿不出来,反倒是美国监听欧洲政要的真凭实据,摆在那儿没人提。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逼欧洲换设备,一边自己家的5G覆盖率只有23%,网速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怎么看都像是:自己落后不想承认,于是拉着别人一起慢下来。 到头来,这场以“安全”为名字的“自我拆迁”,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华为,不是美国,而是欧洲自己,钱花了、网变慢了、人才流走了、技术落后了,还把自己最重要的:独立判断能力,丢在半路。 真正该拆掉的不是设备,而是那些让欧洲看不清现实的心理障碍,只有把这些无形的墙推倒了,欧洲才能真正找回属于自己的未来。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