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孙正义,跑了。前脚跟特朗普画了个5000亿美金的大饼,后脚就把英伟达的股票全清了,一把套现58亿,扭头据说要去砸300亿给OpenAI,孙正义这波操作,直接让市场看懵了。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创投观察:左手买,右手卖! 孙正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11 月,软银集团,这家由孙正义掌舵的科技投资巨头,在 10 月悄悄清空了全部 3210 万股英伟达股票,一口气套现 58.3 亿美元,而这笔巨款的最终去向早已锁定——直指 OpenAI。 这波操作距孙正义与特朗普联手官宣5000 亿美元“星际之门” AI 基建计划才过去10 个月,一场横跨硬件与软件、勾连资本与政治的 AI 战略大迁徙,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孙正义与英伟达的十年爱恨纠葛,早就为这场清仓埋下了伏笔。 早在 2017 年,当大多数投资者还把英伟达当成单纯的游戏显卡公司时,孙正义就独具慧眼,砸下 40 亿美元重仓入局,持股近 5%,想牢牢锁定这颗 “AI 基础设施的定心丸”。 可 2019 年的仓促离场,让软银错过了后续英伟达股价暴涨带来的超2000亿美元潜在收益,成了孙正义投资生涯里挥之不去的遗憾。 2024 年,他带着复杂的心情重新加码,从四季度10亿美元持仓一路加到 2025 年 3 月的 30 亿美元,却又在股价冲到历史高点时再次转身离开。 驱动这场大转向的,是 AI 产业发展重心的悄悄 “换赛道”。 随着生成式 AI 的爆发,行业红利正从“卖铲子”的硬件层,转向“挖金子”的模型层:英伟达作为 GPU 核心供应商,虽说还是算力的硬支撑,但市场已开始担心它的增长瓶颈。 而 OpenAI 靠着大模型核心技术,成了定义 AI 未来的关键玩家,估值从 2600 亿美元一路飙升到 5000 亿美元,直接超越SpaceX,坐上了全球最贵初创企业的宝座。 孙正义在内部会议上总念叨 “AI 是人类的新物种革命”,这种执念推着软银从单纯的硬件投资,转向抢占技术制高点的生态布局。 清仓英伟达可不是孤例,软银还卖掉了价值92亿美元的 T-Mobile 股份,靠质押股权、发债等方式凑钱,一门心思要给OpenAI “输血”。 最新财报里,OpenAI 被提了 100 次,而英伟达只出现 14 次,这种直白的数据差异,早就把软银的未来重心摆到了明面上。 这场资本迁徙的背后,还藏着政商联动的宏大戏码。1月,特朗普刚就职总统,就拉上软银、OpenAI 和甲骨文,宣布要在4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 “星际之门” AI 基建,孙正义出任项目董事长,首批数据中心落地美国得克萨斯州。 可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计划,推进起来却慢得让人着急,截至 7 月,不仅 5000 亿美元融资没着落,原计划的1000 亿美元初始投资,还缩水成 “年底前建一座小型数据中心”,合作方各怀心思的样子藏都藏不住。 有分析师直言不讳:“星际之门更像一场公关秀”,但它确实给孙正义的 AI 布局镀了层政治金边,也提供了实打实的场景入口,成了软银加码 OpenAI 的重要推手。 战略调整的双面效应来得又快又猛,财报一发布,软银股价就连跌三天,累计蒸发 269 亿美元市值,跌幅快到 27%。核心顾虑还是孙正义的“激进玩法”。 同时,英伟达股价在清仓消息公布当天就跌了 2.96%,黄仁勋本人今年 6 月以来也累计套现超 10 亿美元,这场资本博弈让 AI 行业的泡沫担忧又热了起来。 面对市场质疑声,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出来解释,清仓英伟达只是“为给 OpenAI 的大额投资做战略性资金调配”,并不是不看好英伟达的基本面,但对泡沫化问题,却避而不谈。 更让人关注的是,孙正义与 OpenAI 的投资谈判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下个月就会正式官宣。 要知道,软银早就不是第一次给 OpenAI 投钱了,这次要是 300 亿美元全部到位,软银将跻身 OpenAI 主要股东,这也会成为软银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波 “卖英伟达、押 OpenAI” 的操作,已经让孙正义再次站到了全球科技圈的聚光灯下,讨论度居高不下。 从特朗普的 5000 亿基建大饼,到英伟达的清仓套现,再到 OpenAI 的 300 亿押注,孙正义的每一步都踩在 AI 产业的风口浪尖上。 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争议,有人觉得他太冒险,也有人佩服他的魄力,但不得不承认,孙正义总能精准踩中科技变革的节奏。 未来,AI 投资市场会不会因为他的入局掀起新的波澜,OpenAI 能不能用这笔资金在通用人工智能(AGI)上实现突破,这些问题都悬在大家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