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威胁到俄罗斯安全,所以必须打,可打着打着,事情就变味了,俄罗斯不光占了乌东四个州,现在还继续往前推,甚至国内有人开始嚷嚷要重建“大俄罗斯“,这场仗,早就不是当初说的“自卫“那么简单了。 2021年11月,乌克兰与北约签署《宪章》,明确将“入约”纳入国家战略,这成了压垮俄罗斯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知道,北约从冷战时的16国,一路东扩到2025年的30国,芬兰2023年正式入约后,俄罗斯西北边境直接多出1300公里的北约接壤线。 2025年10月底,北约更是在芬兰米凯利市成立北欧多兵种陆军司令部,还部署了5000人规模的前沿驻军加强旅,配备射程超50公里的“弓箭手”自行榴弹炮,直接把军事防线推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当时对外宣称的三大目标很明确: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签署中立协议。 可战局的走向完全超出了预期,俄军在基辅外围受挫后,战场重心转向乌东,2022年9月就推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公投”入俄,这四州加起来9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半个英国的大小。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2024年俄军一口气推进4000平方公里,是前一年的7倍,2025年10月又在哈尔科夫方向拿下610平方公里,创下开战以来单月推进纪录。 这时候再提“自卫”,就像给侵略裹上和平的外衣,实在站不住脚。 俄罗斯国内的舆论风向也变了,“重建大俄罗斯”的口号越来越响,虽然普京公开反对,但这种思潮早已暗流涌动。 其实这股思潮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列宁当年就严厉批判过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称其是沙皇殖民统治的丑恶产物,可如今这种历史沉渣又开始泛起。 2025年3月,俄罗斯总统顾问公开宣称“1991年苏联解体程序不合法”,言外之意就是乌克兰本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现在的行动是“正本清源”。 说白了,俄罗斯越打越上头,根本离不开两大核心诉求。 扎波罗热核电站作为欧洲最大核电站,战前占乌克兰发电量的20%,2022年3月被俄军控制后,即便处于“冷停堆”状态,也成了拿捏欧洲能源安全的筹码,美国甚至都想插手运营。 赫尔松地区的北克里米亚运河,是克里米亚的生命之源,控制这里就能彻底稳住对克里米亚的掌控,而敖德萨作为黑海门户,更是卡住了黑海航运的咽喉。 这些战略要地的争夺,早就超出了“安全缓冲”的范畴,说白了就是把邻居家的关键资产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可这场豪赌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俄军13.5万士兵丧生,乌克兰112万人伤亡,欧洲因为能源短缺,2024年冬季天然气价格飙涨3倍,多个国家通胀率突破两位数。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想要的安全不仅没到手,反而把自己逼到了更危险的境地。 北约借着这场战争加速东扩,瑞典虽然还没完全走完入约程序,但已经派出主力部队参与北约部署,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军费2025年涨幅均超40%,比房价涨得还疯狂。 乌克兰这边则获得了更坚定的西方支持,2025年美国正考虑提供“战斧”导弹,让战局陷入更难收拾的僵局。 历史早就证明,靠抢占领土换不来真正的安全,列宁当年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批判,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俄罗斯起初的安全焦虑或许值得理解,但当军事行动变成领土扩张,当“自卫”口号沦为侵略借口,这场战争就彻底偏离了轨道。 现在的俄罗斯就像打红了眼的赌徒,押上了全国的国运,却忘了战争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当坦克碾过麦田,当防空警报划破夜空,我们不得不思考:用战争手段追求安全,到底是筑牢了保护罩,还是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