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江西都督李烈钧瞥了一眼下属龚永的新婚照后,犹如电击一般,当即对龚永大加提拔,还批了3个月的婚假,结果龚永回到福州后却被强行逮捕就地正法。 龚永的死亡,让当时许多江西军政人员都感到困惑。他临行前还拿着李烈钧的亲笔批示,准备去福建交接重要事务,谁也没想到使命还没开始,就被扣押在福州的军政部门。 孙道仁接到密信后迅速采取行动。他认定信中所说的“携带机密文件的可疑军官”必须马上处理,命令当地卫队在龚永入城时直接拘押。收缴的公文被当成证据摆在案前,审讯不到两日便定下“处置令”。龚永被带往刑场时,依旧反复强调自己奉命出差,可他无法提供更多证明。 李烈钧收到消息后,公开表达震惊。他在赣州的幕僚记录下当天的会议,他一度要求查明真相,还表示要向福建方面追问缘由。外界认为两省之间可能因此出现外交摩擦,但争端没有扩大,因为福建方面已经执行完全部手续。此事随后逐渐沉寂。 事情的起点,是龚永向长官展示新婚照的那一天。龚永刚从福州回到江西,不少同僚好奇他的婚事,他便在办公室里与大家谈起家中近况。照片被传到李烈钧手里时,龚永还在解释婚假安排。这张照片让李烈钧格外在意,他随即与龚永谈话,语气比往常更为亲切,还问起其夫人的家庭状况与学识背景。 几天后,龚永接到新的差事。李烈钧让他亲自携带公文前往福建,说这件任务关系两省军事合作,若进展顺利日后可承担更大职责。龚永平日做事认真,这次更是急于立功,自愿单独成行。 这趟行程成为他命运中的关键一步。他按计划抵达福州,却没有机会说明任务内容,直接被扣押。等江西方面收到讯息,福州已经贴出处决公告。 这段经过被多种史料提及。各方记载略有差异,但均提到龚永被捕前,在江西任职表现良好,与李烈钧私交深厚,是早年在武备学堂认识的同窗。两人自求学时代起便互相扶持,辛亥革命后又隶属同一体系工作。 龚永的家庭背景在当地颇具声望,他的婚事在福州属大事。夫人受过良好教育,性格稳重,婚后不久便随家人照料事务。他回江西任职时,仍常提到希望未来能把妻子接到身边。 李烈钧的仕途在辛亥之后发展迅速。他担任江西都督期间,与多省军政力量往来频繁,在地方事务中具有较大权力。他重视旧日同学,龚永在江西任副官便是出于这一层关系。按当时地方军政格局,下属出省执行公务通常不会遇到突然审问,更不会因公文被定为重罪。 龚永遇害后,江西方面内部曾讨论是否继续追究,但因两省局势动荡,最终未有进一步动作。此事留下较大争议,后人在回顾这段经历时,多将其视作军阀混战时期制度不稳造成的典型事件。 李烈钧后来投身护国运动与北伐事业,在多地活动并持续参与政治改革。其个人经历多有正面贡献,也伴随不少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