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前司令员陈永康直言,大陆很难用武力统一台湾!去年解放军在台海搞的演习,那可不

春秋说史 2025-11-18 17:12:19

台军前司令员陈永康直言,大陆很难用武力统一台湾!去年解放军在台海搞的演习,那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抢滩登陆”,以前打仗,可能想着派兵上岛硬拼,可现在不一样了。你看那无人机、隐身战机满天飞,电子战装备一开,对方雷达、通讯全乱套,这哪是光靠岸边修几个堡垒能防住的。 台湾前海军司令陈永康说大陆“用武力拿回台湾很困难”,乍一听像是老生常谈,但往深里一想,他点出的根本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争本身在今天已经变了味,“赢”这件事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不管谁动手,都会撞上三个死胡同,怎么拐都出不去,先说第一个死胡同:技术上的新玩法把旧战法彻底打碎。 过去讲打台湾,大家脑子里都是“几十万人抢滩登陆”的画面,但如今解放军摆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剧本:无人机蜂群、电磁压制、远程精确打击,一套接一套。 你想象一下:漫天数以千计的小型无人机整片压过来,便宜又狠,直接往你昂贵的雷达站、防空阵地上撞。 后面还有强力电磁干扰,把你的防空雷达、通信系统一键关机。你再好的导弹、再先进的防御体系,一旦被干扰,立刻就成了“瞎子”和“聋子”。 这种打法,说难听点,就像在玩“我不跟你讲武德”,在这种技术碾压下,台湾也只能被迫改变打法。 不敢再砸钱搞大装备,转去搞机动导弹车、单兵肩扛导弹这类“跑得快”的东西,想靠打游击来拖时间、拖消耗。 可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承认:传统的重装备和大系统,在这种新型战争里撑不住,更尴尬的是,台湾寄希望的自造武器自己也掉链子。 “海鲲号”潜艇还没服役就被爆出漏水、声呐不匹配,一些主力导弹在坏天气里命中率直接悬空,这种内部积弱,把技术困境进一步扩大。 接着是第二个死胡同:经济绑得太深,不管谁开第一枪,都等于往自己脚上开,两岸一年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顺差更是惊人。 台湾最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本质上离不开大陆市场,台商遍地开花,大量就业都绑在两岸经济链上。 这种关系已经不是“合作”,而是“你断我断、你倒我跟着倒”,真要冲突,供应链崩、工厂停、订单断、资本逃,失业潮会直接拍死两岸经济。 哪怕军事上占了便宜,经济上一地废墟,赢也等于输,这也是为什么大陆一边常态化军演,另一边却提出“两岸融合发展”“给台青补贴创业”这种完全相反的政策组合。 理由很简单:武力有成本,而经济深度绑定,本身就是最强的威慑,第三个死胡同,来自岛内最信的那根“最终稻草”:美军会不会来? 台湾的安全设计里,美军几乎是默认的“救世主”。但越依赖美国,风险反而越高,因为解放军过去十年打造的A2/AD,就是把整个第一岛链变成美军不敢随便闯的“禁飞区、禁航区”。 美军航母想靠近,先要冒被远程火箭、反舰弹道导弹锁定的风险,更要命的是,美国自己不太确定要不要真的为台湾冒这么大代价。 美国的兵棋推演多次显示,就算决定驰援,最快也要三周才能赶到。而三周,在现代高强度战争里意味着什么?基本上战局早就定了。 更别说介入可能让美国付上万伤亡、沉重财政压力、国内经济衰退,这让任何承诺听起来都像“说说而已”。 这种不确定性,反过来压在台湾民众和军人身上:基层部队出逃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对未来极度焦虑;就连一向紧跟美国的日本,多数民众也明确反对因“台湾有事”卷入冲突。 所以,陈永康说“难”,其实说的不是登陆难,而是战争逻辑已经卡死,技术打破了旧战法,经济阻止了任何冒险,地缘政治又让所有承诺变得虚无,最终谁都无法在台海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仗”。 这三重困局摆在那里,逼着人不得不思考:既然战争打不出赢家,那台湾未来的路,恐怕只能在对话、交流、融合中重新摸索,因为现实已经告诉大家:一旦动手,谁都输不起。

0 阅读:2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