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

桃叔笑谈 2025-11-18 16:48:09

果不其然,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用好,因治理不善和内耗,项目停滞带来损失与机会流失。 2013年提出的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带着620亿美元,公路、电站、港口全覆盖的宏伟蓝图;中老铁路,2016年开工、2021年通车,节点清晰。结论很直白:同样是大工程,节奏把控和治理效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中巴经济走廊的问题从来不是缺少资金或技术支持,而是内部的内耗和低效治理拖了后腿。 就拿瓜达尔港来说,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深水港配套项目堪称“停滞典范”,供水项目计划耗资112亿卢比连接两座水库,可资金迟迟无法落实;作为援助项目的医院升级工程,9900万美元的投入却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上动弹不得。 中交集团提议的燃煤电站项目,从66万千瓦发电机组硬生生改成30万千瓦后,依然面临并网发电、购电方不明等一系列难题,至今毫无进展,就连规划中的智慧城市项目更是连启动的迹象都没有。 核心的铁路干线升级项目ML-I更让人哭笑不得,这条全长1872公里、投资82亿美元的关键线路,原计划2016到2020年分两阶段完成,结果直到2017年初步设计都没完全搞定,融资安排自然无从谈起,而巴基斯坦规划部长只能在协调会上承诺年底完成技术研究,这种效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特殊经济区的建设同样让人揪心,中国专家组都已准备就绪,各省却连可行性研究都要再拖两个月,要知道规划部长已经为此推动了整整一年。 让人无奈的是联邦与地方政府的推诿扯皮,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因为两地政府的土地租赁纠纷迟迟无法推进,进口设备的关税减免迟迟落实不了,输电线路更是遥遥无期,原本该高效推进的项目就这样在无尽的内耗中错失良机。 而中老铁路的推进节奏则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从2016年开工到2021年通车,五年时间里每一个节点都按计划稳步推进,没有丝毫拖沓。 通车后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25年初,这条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5400万吨,跨境货物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商品种类从最初的10余种扩展到3000余类,这样的增长速度背后是清晰的规划和高效的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跨境货物列车从开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加到18列,牵引吨位提升25%,磨憨口岸通过智能化改造让通关时间压缩超60%,老挝的咖啡豆,经铁路15天就能直达欧洲,物流成本直接降低40%,中国光伏组件10天就能抵达泰国工厂,这种节奏带来的不仅是运输效率的提升,更是区域产业链的重构。 中老铁路用实际成果证明,大工程的成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口号,而是每一个环节的高效衔接,从建设时的技术攻坚到运营后的流程优化,全程没有内耗只有协作,没有拖延只有冲刺,最终实现了带动沿线GDP年均增长超2个百分点的亮眼成绩,让“陆锁国”老挝真正变成了“陆联国”。 中巴经济走廊本有着不输中老铁路的潜力,62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足以支撑起区域经济的腾飞,可就是因为治理层面的低效和无休止的内耗,让一个个本该落地的项目变成了“纸上谈兵”,让宝贵的发展机会白白流失。 反观中老铁路,没有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聚焦节奏把控,没有陷入内耗而是专注协作推进,最终用清晰的节点和扎实的成果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这足以说明,大工程的成败从来不是看投资有多庞大、蓝图有多宏伟,而是看能否摆脱内耗的束缚、能否守住既定的节奏,毕竟对于关乎区域发展的大项目来说,时间就是效益,效率就是生命,错过的节奏永远无法挽回,流失的机会也很难重新再来。

0 阅读:83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