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战场,结果跟开联合国大会似的。 哥伦比亚的、波兰的、英国的…...护照和身份证件,跟扑克牌一样撒了一地。有些地方扒开一看,十个里头八个都不是乌克兰本地人。 这就有点意思了。 一开始人家宣传得多好啊,为自由而战,国际纵队,听着跟拍电影似的。多少人热血上头,觉得自个儿是英雄,就跑去了。 结果呢? 说白了,这就是一份工作。还是那种最坑的“外包岗”。 你想想,一群语言都不通的人凑在一起,连长在那儿用乌克兰语喊“卧倒!”,你可能还以为是喊“冲锋!”呢。这仗怎么打? 不就成了活靶子么。 而且,你以为你是盟友,其实在人家眼里,你就是个消耗品。正规军不够用了,拿钱从全世界招人来填线。你死了,不占他本国的伤亡名额,抚恤金都省了。多划算的一笔买卖。 最扎心的是什么? 是那些散落在泥土里的证件。那上面有你的名字,你的国籍,你的照片。它曾经能带你环游世界,能证明你是谁。 但在这儿,它唯一的价值,就是帮你把尸体和你银行账户里的抚恤金(如果还有的话)对上号。 哪有什么宏大叙事。 战争到最后,就是一笔冷冰冰的生意。有人出钱,有人出命。 那些所谓的“理想”,不过是写在招聘广告最底下,用最小号字体标注的那行“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