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政府突然宣布了,对北方四岛、竹岛、钓鱼岛的主张继续强硬,相关表述再

凌瑶谈体育 2025-11-18 13:00:48

果不其然。日本政府突然宣布了,对北方四岛、竹岛、钓鱼岛的主张继续强硬,相关表述再次写进最新公开文件和对外发声里。摊开地图就能看明白,日本和中国、俄罗斯、韩国三个方向同时起冲突,焦点都落在岛和海上。这不是偶然,是长期选择的结果。北方四岛的情况最清楚:总面积大约5038平方公里,二战结束后由苏联接管,依据的是1945年的雅尔塔协定;今天俄罗斯实际管控,修路建港、部署力量、推动居民定居都是公开事实。日本多年提出“归还”,效果为零,俄方多次明确不会交出。这一条线,是对二战收尾安排的现实延续,想翻盘几乎没有操作空间。往南到竹岛,面积只有0.18平方公里,但韩国常年有警备队驻守,渔业活动也没断过。日本试图把争议推到国际法庭,但这类案件需要双方同意,韩国直接不接受。现实是,谁每天在岛上、谁在海上执行,就决定了话语的分量,日本在这条线上的施压并没改变现场状况。再看钓鱼岛。明清史料和海图长期记载,1895年甲午战后被日本拿走。战后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应随台湾一起归还。冷战期间,美国把该区纳入托管范围,1971年把所谓“施政权”一并交给日本,美国同时强调不对主权表态。近年日本推进所谓“国有化”,加大巡逻;中国海警常态化执法巡航、现场广播告知,维权节奏已形成。这条线的现实,就是双方都不退,管控与沟通并行。把三条线放一起,就能看出日本的路数。一是对二战历史与战后安排的解读有偏差,否认与弱化责任的声音一直存在。对比欧洲有的国家主动修正教材、推动纪念与赔偿,日本这方面的动作有限,导致邻里关系长期紧绷。核心结论很直白:历史问题不处理干净,领土话题只会更硬。二是外部撑腰的心理没消。在同盟框架下,日本有安全托底,于是对周边争议更敢上强度。但现场谁说了算,永远是“谁在场”。把注意力放在文件表述和舆论拉满,换不来海上每天的稳定。三是国内议程的推力。每到敏感节点,涉岛话题就升温,标签越打越多。问题在于,这样的做法短期能聚焦,却难形成解决路径,反而把谈的空间越压越窄。实际后果已经出现。对俄方向,北方四岛毫无进展,渔业、能源与远东合作机会一再减少,俄罗斯转而加深与其他伙伴的联系,日本被动围观。这不是一次两次的失误,是长期选择的代价。日韩之间,2019年的出口管制把半导体材料卡住,两国产业链都受影响,之后虽有缓和,但信任没恢复到从前。岛上不动,柜台上就会动,这条教训很具体。中日之间,钓鱼岛话题反复拉高现场风险,民意对立加深,经贸与人员往来承压。中国维权动作持续常态化,日本的强硬没有换来现实收益,反而让沟通更难。能走的路,其实不复杂:现场管控要稳,对话渠道要开,历史事实要尊重,战后安排要承认。把矛盾压低,把日常管好,才有谈的空间。结尾就说一句清楚话:试图把战后结果推倒重来,只会让自己越走越窄;按事实办事、按规则处置,才是这几个海域安稳的钥匙。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凌瑶谈体育

凌瑶谈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