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在幻想着出兵干涉中国统一,可是日本的军舰还没离开港口,火箭军的6到8个导弹旅在十五到三十分钟内就能向日本西南部的38个机场和军港发射一千枚东风导弹。 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抛出“台海动武构成日本存亡危机”的言论后,日本防卫省紧接着在11月5日至16日联合美军搞起了大规模岛屿防卫军演,总人数超1万人,还计划在冲绳人砂岛搞实弹夺岛演练。 可这些看似唬人的动作,根本改变不了一个现实:真到要干预中国统一时,他们的军事部署从根上就经不起推敲。 很多人盯着日本8.7万亿日元的防卫预算和不断升级的军演,却没注意到其内部早已漏洞百出。 高市早苗政府把近万亿日元砸在远程武器和宙斯盾系统上,可自卫队基层队员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 现役自卫队员平均月薪25万日元,比日本社会平均水平低5万,近两年物价上涨后,不少人房租加生活费就花掉大半,根本无力承担高风险任务。 更严重的是征兵难问题,2023年度计划征兵近2万人,实际只招到9959人,完成率不足50%,就算给签约奖金也没人愿意来。 网友调侃,连兵都招不满、留不住,再先进的武器也只是摆设,难道让政客们自己驾着准航母去干涉? 日本心心念念的西南诸岛军事部署,其实是个一戳就破的“纸防线”。 这些从九州延伸到台湾东北的55个岛屿,陆地总面积才3090平方公里,却要部署沿岸监视部队和步兵部队,试图打造所谓“防卫链”。 可这些岛屿分散在1100公里的海域上,补给全靠海上运输,而火箭军瞄准的38个机场和军港,恰好是连接这些岛屿的“枢纽”。 嘉手纳基地一瘫痪,冲绳的战机就飞不起来;石垣岛和宫古岛的港口被炸,弹药和油料根本送不到前沿。更要命的是,日本把民用机场和港口纳入军事补给框架,以为能增强持续作战能力,却忘了这些设施毫无防护,一枚东风导弹就能让鹿儿岛的民用机场彻底停摆,反而成了战时的薄弱环节。 日本寄望的美日同盟,其实根本靠不住,这次联合军演虽然实现了日美指挥系统直接对接,还拉上了澳大利亚舰艇参演,但《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明确只覆盖日本本土,台湾根本不在保护范围内。 美军自己都清楚,解放军在黄海的实兵实弹演习投入上百艘舰艇和数十架飞机,重点演练远程引导和精确打击,就是针对性破解其海空协同。 今年4月山东舰编队在巴士海峡直接拦截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逼得对方绕道撤离,这种情况下,美军怎么可能为了日本的野心,把航母开进解放军的反介入体系里? 更何况日本民众对驻日美军本就心存不满,特朗普访日时逼着日本砸5500亿美元买美国产品,这种依附关系下,所谓“同盟威慑”不过是自欺欺人。 解放军的威慑从来不止于导弹火力,更在于全方位的体系压制。日本花大价钱引进的F-35隐身战机,在量子雷达面前根本无处遁形。 我国在海南、西沙建成的12座量子雷达站,对F-22的探测距离是俄罗斯同类雷达的6.2倍,就算在强电磁干扰下,稳定性能仍保持92%。 再加上水下无人潜航器和“珠海云”智能母舰构成的立体监控网,日本军舰的动向从出港起就被全程锁定。 更关键的是,东风导弹的打击组合早有针对性设计,东风-17的乘波体弹头突破宙斯盾防御,东风-26的钻地弹头瘫痪加固工事,第一轮打击就摧毁指挥、补给、防御三大核心,剩下的舰艇和战机只能沦为活靶子。 日本引以为傲的能源和经济优势,在战时会瞬间变成致命短板。 作为几乎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日本战略石油储备虽能支撑133天总消费,但这些储备大多集中在几个大型炼油厂,而这些炼油厂早就被纳入打击范围。 火箭军的导弹不用多,只要精准命中几座关键炼油厂,日本的军舰、战机就会陷入“无油可动”的困境。 更别说日本的工业和外贸全靠港口运转,福冈、横滨这些大港一旦被打击,东京、大阪的工业区就会因原料断供停摆,有数据测算,这种情况下日本GDP可能直接下滑30%以上,根本撑不起长期军事行动。 有意思的是,日本《共同社》11月16日的民调显示,48.8%的受访者支持武力介入台海,高市早苗内阁支持率甚至涨到69.9%。 这背后其实是日本政府长期虚假宣传的结果,不少日本人对中国军事实力缺乏清晰认知,还误以为驻日美军会全力撑腰。 却忘了他们的自卫队连薪资都涨不起,西南诸岛的部署漏洞百出,能源命脉一掐就断。 日本在内部矛盾重重、外部依赖他人的情况下,还幻想着干涉中国统一,这种野心与实力的脱节,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另有图谋?来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