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又到中国使馆前闹事,为什么说我们越生气,他们越高兴?我们普通人该思考什么? 最近,网上又能看到一些消息,说日本右翼分子跑到我们中国驻日大使馆门前闹事,举着喇叭,喊着一些极端的话。这样的新闻,好像隔一阵子就会出来一次。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气愤,这很正常。但除了生气,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想一层?老是盯着那几个跳脚的人,会不会反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首先,我们得看清这些人到底是谁。 日本的“右翼”,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里面成分很杂,有思想极端的,也有为了生计被雇佣的,甚至有一些团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门生意。他们需要靠制造动静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吸引眼球,争取资金。他们选择在中国使馆前表演,就是因为知道这能激起最大的关注。 说白了,他们某种程度上是在“刷存在感”。如果我们每次都被他们轻易地激怒,把大量的舆论资源都消耗在这些人身上,是不是正中了他们的下怀? 其次,我们要知道,他们不代表日本社会大多数。 根据很多常年生活在日本的同胞和学者的观察,这些右翼的极端言行,在日本国内也并不得人心。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忙着上班、养家、过日子,对政治没那么狂热。大多数人是渴望和平、稳定生活的。 如果我们因为一小撮人的行为,就对整个日本国家和人民产生对立情绪,这既不客观,也不明智。这反而会压缩两国之间广大理性、友善人士的交流空间,让那些真正希望中日友好的人感到寒心。 那么,作为普通中国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答案可能有点“反直觉”:是继续专注过好我们自己的日子,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1. 不给他们“捧场”:对于这种刻意挑衅的行为,我们可以表达态度,但不必过度投入情绪。不让他们占据我们信息流的中心,不让他们消耗我们宝贵的情感和精力。冷静,有时候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2. 强大自身是根本:历史反复证明,国家与国家之间,最终的话语权来自于综合国力。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好经济,建设好我们的家乡,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当我们自身足够强大时,这些杂音自然会显得更加微不足道。 3. 保持交流的窗口:越是有人想搞破坏,我们越要珍惜和维护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民间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青年往来,这些才是连接两国最坚实的桥梁。拆桥容易建桥难,我们不能因为几只苍蝇在耳边叫,就把桥给拆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这样的新闻,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哦,那几个人又在表演了。然后,该工作的工作,该学习的学习,该享受生活的享受生活。 我们的淡定与专注,就是对那些企图制造纷扰和仇恨的人,最好的回应。 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