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金灿荣教授突然发声了。 他转发了一条观察者网的消息,提醒大家别

若山饭团 2025-11-18 11:24:39

就在刚刚 金灿荣教授突然发声了。 他转发了一条观察者网的消息,提醒大家别放松警惕。话点得很清楚:米方到处伸手,周边动向不消停,关键还是我们自己要把底子打牢,尤其是水下力量。 先看我们手里的家底。039系列常规艇、093和094这些年公开出镜不少,远海训练、跨区巡航成为常态,这是好事。对过去几年日韩的节奏一对比,日本“大鲸”级接续入列,韩国KSS-III批量推进,步子不慢。结论很直白:我们必须持续加速,同时保证质量。 细节摆在台面上更有说服力。日本新艇用上锂电,续航和充电效率都有提升;韩国KSS-III排水量上去了,武备位置也更充裕。我们这边在静音、信息链和电源管理上的改进同样明显,但差距在哪里要盯清,补课清单要更新。 水下不是单点作战,天上的眼睛很关键。公开资料显示,KQ-200机队数量在增加,投放浮标、磁异常探测、超短波通信,这些流程已经成熟。对照之下,日本P-1、P-3C机队规模依然可观,韩国正在引进P-8A,海空协同力度在拉升。要点很明确:潜艇强,反潜网更要密。 海上固定和机动水声点位也得说说。媒体多次提到沿海有成体系的监听节点,这为跟踪、识别打底。而日本在岛链周边的布设更早、更密,数据积累厚。我们需要把关键海域的空白补上,形成连续覆盖。 造船的节奏决定了后劲。各大船厂的公开画面能看出产线繁忙,吨位、批次都在稳步推进。反看奥库斯那边,公开资料显示进展复杂,澳大利亚最早也是2030年代才可能接收核动力艇。对我们来说,别人的慢不代表可以松,交付节拍要稳、要准。 训练同样是硬杠杆。艇员海上天数、深潜科目、极限工况应对,近年曝光的片段能看出强度在上。韩国在2021年完成水下导弹发射引发关注,技术路径很激进,但安全管控也承压。我们这边把安全红线守住,把训练颗粒度压细。 远海压力是肉眼可见的。美日韩的联合演练在新闻里出现频率很高,我们的水面编队常态化出海,福建舰也在推进海试。水面是一面旗,水下是压舱石,两条线需要配套驱动。 再落到武器。鱼雷与远程打击能力都在迭代,日韩同样没有停。比起单项参数,体系内的感知、指控、打击、评估闭环更关键,这直接决定作战效率。 资源配置要算细账。海陆空都要顾到,水下力量的占比要更合理,维修、弹药、码头、指挥节点,这些后端保障必须跟上节拍,不能只看首艇入列的热闹。 人才是根。艇员选拔、模拟器训练、海上实操、心理与健康维护,一个都不能少。日本在轮换与资历体系上积累深,韩国加班次提速度。我们要把标准立稳,把流程跑顺。 沿着教授的提醒往下看,结论并不复杂:不夸大对手,也不轻敌自己,水下力量要持续拉升,反潜体系要同步加密,训练与保障一个不落。 把该做的事做扎实,留给对手的空子就越来越少。这才叫真正的警惕。

0 阅读:2659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87

用户14xxx87

10
2025-11-18 14:43

霉帝,倭寇,棒子不是傻子,不会等我们全部准备好了,再掀桌子,感觉中美彻底摊牌的日子越来越快!

杰哥

杰哥

5
2025-11-18 18:03

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必须打不对称战争,小日本敢攻击,就必须让他再尝尝核滋味

用户12xxx06

用户12xxx06

3
2025-11-18 17:53

实实在在地把军事经济发展好,实力决定一切!

若山饭团

若山饭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