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美国驻日大使发声,非常激动地“感谢中国”。 这声 “感谢” 听得人一头雾水,细品之下全是霸权的算盘,自本轮中日交锋升级,高市早苗当局早就慌了神,活脱脱一副 “四处求爷爷告奶奶” 的模样。 先是火速派外交团队扎进华盛顿,抱着厚厚的备忘录找关系、递诉求,就盼着美国能念在“盟友”的情分上替它撑腰,结果美国国务院只给了句“我们关注局势发展”的空话。 转头又在G7外长会上,让外相茂木敏充扯着嗓子吹风,想拉着盟友一起给中国施压,可欧盟代表忙着低头记笔记,加拿大外长干脆借故离场,没人接茬。 急红了眼的日本又派特使飞柏林、奔堪培拉,把能找的“朋友”都找了个遍,最后只换来德国经济部“希望维护供应链稳定”的官样文章,连句明确表态都没捞着。 日本之所以慌成这样,根源早被自家白皮书扒得明明白白。2024年版《通商白皮书》显示,日本1406个品类的商品超一半进口额来自中国,是美国的2.5倍,近四成商品“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小到家里的空调、笔记本电脑,大到汽车产业的核心材料,甚至种庄稼用的化肥原料磷,都攥在中国供应链手里。 就拿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来说,不仅稀土依赖中国,连车载芯片的关键组件都得从中国进口,中国这边刚收紧出口合规审核,日本几家车企的生产线就开始预警库存告急。 更让日本闹心的是,它想找补的路全被堵死了。之前寄望于美国能在关税问题上松口,好弥补对华贸易的损失,结果G7峰会期间的日美首脑会谈直接谈崩。 日本首相石破茂哭丧着脸求特朗普取消汽车高关税,被对方一句“美国汽车产业优先”怼了回来,到最后连个协商时间表都没定下,气得石破茂转头就宣布要去北约峰会“碰运气”,试图再找机会缠上特朗普。 至于那些喊着“供应链多元化”的口号,更是自欺欺人。日本经济产业省私下测算过,想把关键物资进口渠道从中国转向其他国家,至少需要10年时间和万亿日元投入,眼下根本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在日本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驻日大使突然跳出来“感谢中国”,这出戏的门道才算彻底揭开。所谓的“感谢”,说白了是感谢中国的克制,给了美国拿捏日本的机会。 中国既没顺着日本的挑衅升级局势,也没一刀切断供应链,只是通过合规审核、出口备案等方式精准敲打,这种“点到为止”的做法,让美国有了向日本要价的筹码。 你看美国一边“感谢”中国保持理性,一边就逼着日本签下新的防卫费分担协议,要求日本明年再增加20%的美军驻留费用,还得追加采购100架F-35战机,不然“安保条约的效力可能打折扣”。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算计,更深的棋在亚太战略里。美国早就把中日争端当成了布局的棋子,CNN前段时间还故意鼓吹“中日可能因钓鱼岛爆发战争”,就是想煽动对抗、坐收渔利。 中国偏偏不上这个当,通过公务船常态化巡航管控分歧,既守住了主权底线,又没给美国插手的借口。这种稳得住的姿态,反倒让美国更有理由绑定日本。 你看,中国这么“强势”,你离了我能行?同时又能向中国示好,暗示“我们能影响日本行为”,想在中美博弈中占得先机。 G7盟友们其实都看穿了这套路,只是没人点破。欧盟98%的稀土依赖中国精炼,德国汽车业比日本更怕供应链出问题,自然不愿跟着日本起哄。 加拿大、澳大利亚虽然跟着美国搞“关键矿产联盟”,但心里清楚,挖出来的稀土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真得罪了中国,手里的矿就是一堆废石头。 美国自己也没底气,它70%的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就算从澳大利亚买矿,加工成本也比中国高30%,根本没法替日本兜底。 日本到现在都没回过味来,自己忙前忙后反倒成了美国的“提款机”。美国驻日大使的感谢话说完没几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宣布,要对日本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启动反倾销调查,把“盟友”的羊毛薅得明明白白。 而中国这边,该管控的出口一点没松,给日企的合规要求反而更细了,要求申报每批货物的最终用户和用途,直接堵死了日本想通过第三方转卖的歪路。 说到底,美国的感谢从来不是白给的,就像G7的盟友情谊从来靠不住一样。这声感谢是给日本灌的迷魂汤,是向中国递的试探牌,更是给自己的霸权铺路。 日本要是真信了美国的“好意”,或是没看清自己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现实,继续跟着起哄,最后只会落得个“求助无门、损失自担”的下场。 现在再听美国驻日大使那声“感谢”,是不是特别刺耳?这算盘打得,别说全亚洲,连太平洋对岸都听得清清楚楚。 而中国只用守住底线、保持理性,就把G7内部的虚伪和算计照得明明白白。在实打实的产业链利益面前,什么“价值观同盟”,终究都是纸糊的牌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