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将领承认:帮韩造核潜艇,就为对付中国!但李在明不是高市早苗 2003年,时任

冷兵器世界观 2025-11-18 10:09:12

美将领承认:帮韩造核潜艇,就为对付中国!但李在明不是高市早苗 2003年,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首次提出核潜艇计划,却被美国以“核扩散风险”为由冻结。22年后,总统李在明借美韩同盟升级之机,终于撬开了这道铁门。 观察者网报道称,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美韩两国已经就关税和安全问题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推进韩国建造核潜艇。 10月底,李在明在与美总统特朗普的会面中,提出希望美国提供制造核潜艇需要的核燃料的请求,以便于能更好的“追踪中朝潜艇的动向”。 虽然特朗普并未当面给予回应,但回国后发文称,美方同意提供相关技术,帮助韩国建造核潜艇。 据《韩国时报》披露,此次美韩能达成核潜艇共识,背后藏着一场巨额交易——韩国承诺向美投资3500亿美元,换取技术准入。 但争议随之而来:特朗普坚持潜艇须在费城造船厂建造,以提振美国就业;韩方则咬定“本土制造”,双方僵持不下。 况且,美国在核技术出口上是反复无常,澳英美联盟(AUKUS)的拖延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该项目仍有变数。 但整体来说,美韩两国的动向值得警惕。 对于建造核潜艇一事,美海军将领毫不掩饰地宣称,美国之所以同意就是希望韩国之后能用核潜艇“对抗中国海军”,这是他们应担的责任。 他还引用《蜘蛛侠》的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按照他的说法,相比于朝鲜而言,中国是美国当前“主要的竞争性威胁”,“如果两国之间发生冲突,别的未知,但驻韩美军肯定能发挥作用”。 考德尔还特别强调,希望韩国海军能从“区域性海军转变为全球性海军”,这明显是在鼓励韩国将军事力量投射到亚太其他海域。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日本高市早苗政府在与中国的外交较量中陷入困境。 原本被美国寄予厚望的高市早苗,不仅在国际上孤立无援,还同时面临中俄两国的压力。 据日本媒体报道,高市早苗政府曾向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求助,却无一国愿意公开表态支持。更雪上加霜的是,俄罗斯趁势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加大施压力度,令日本政府疲于应付。 眼见这颗棋子难堪大用,美国只能将目光加快转向另一个亚洲盟友——韩国,自然也就加快了对韩国请求的同意。 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此举是一箭双雕的算计。一方面,通过武装韩国来制衡中国;另一方面,将韩国更紧密地绑上美国战车。 据披露,韩国将向美国提供330亿美元的一揽子补助,并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造船。这些巨额资金将注入美国造船业,正好迎合特朗普重振制造业的竞选承诺。 当然,美国也留了一手,核技术的保密条款将极为严格,防止韩国获得完整的核技术。 不过,美韩核潜艇合作背后还隐藏着更复杂的法律和技术难题。 根据现行《韩美原子能协定》,韩国必须获得美国同意才能进行铀浓缩,且不能进行核废料后处理。这意味着韩国想要获得核潜艇所需的核燃料,必须首先突破这一法律障碍。 更棘手的是,双方在建造地点、核潜艇型号、资金分摊等问题上存在明显争议,这些都可能使合作进程充满变数。 韩国的远程打击能力不容小觑——射程3000公里的玄武-3D巡航导弹、可搭载核弹头的玄武-5弹道导弹,一旦与核潜艇结合,其威慑半径将覆盖整个东亚。 中国驻韩大使戴兵近日在中韩战略对话中表态,称美韩合作“已超越商业范畴”,并警示其可能冲击全球核不扩散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中方措辞含蓄,韩国却反应激烈。 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辩解称:“朝鲜核威胁是唯一动因,韩国仅止步于‘和平利用’。”他更强调“无需他国质疑,只需说明”。 这种强硬姿态与2016年“萨德”事件时的交锋如出一辙。首尔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所警告:“若处理不当,核潜艇或成中韩关系新爆点。” 不过,就在美韩联合声明发布后不久,韩国总统府突然宣布调整对东北亚国家的称谓顺序,将中国排在日本之前。 这个看似微小的外交举动,实则传递出重要信号。 李在明在多个场合强调“韩国必须和中国发展好关系”,更在台海问题上明确表态,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否则韩国不会介入。 这些举措都显示出李在明正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愿过度刺激中国。 当然,韩国这个举动对半岛局势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今年3月,朝鲜领导人曾与俄罗斯商讨获取核潜艇技术,如今美韩此举很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专家指出,这会使半岛局势陷入恶性循环,和平进程将更加遥遥无期。 而美国似乎有意维持半岛的“适度紧张”,因为这种状态既能强化美韩军事同盟,又能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提供理由。 纵观全局,美国在亚洲的这步棋虽然看似高明,却存在致命弱点。李在明不是高市早苗,他不会让韩国完全沦为美国的棋子。 从他在核潜艇问题上既接受合作又向中国示好的双重姿态可以看出,韩国正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外交空间。 这种平衡术能玩多久,既取决于韩国的外交智慧,也取决于中美博弈的激烈程度。

0 阅读:0
冷兵器世界观

冷兵器世界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