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电梯变“窥私镜”?上海老小区加梯引隐私争议,3米间距引发邻里纠纷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本是破解“上下楼难”的民生好事,然而上海嘉定区李园一村小区的加梯工程,却让居民陷入了隐私泄露的尴尬困境。1号楼新增装的双面落地窗电梯,与相邻2号楼仅隔3米多距离,致使2号楼居民在卫生间洗漱、沐浴时,身影清晰可见,原本的便民举措沦为困扰。 据2号楼居民王女士反映,小区上月底启动电梯试运行后,自家便彻底失去了“开窗自由”。即便卫生间安装的是磨砂玻璃,夜间开灯后,电梯内的人仍能清晰分辨出室内人影,“上厕所时要在马桶上拉好裤子才能出来,洗澡时更是心理压力极大”。更让居民不适的是,部分1号楼居民会在电梯厅驻足观景、闲话家常,让2号楼居民的居家隐私暴露无遗,数十年的开窗透气习惯被迫改变。 矛盾的爆发源于一次未沟通的施工。社区接到居民投诉后,曾组织加梯公司与业主召开沟通会,但双方未就隐私防护方案达成一致——电梯公司提议涂刷磨砂漆,而2号楼居民担忧涂料老化剥落,坚持要求更换磨砂玻璃。不料加梯公司未提前通知便上门施工,被居民当场制止,双方引发纠纷。加梯公司解释称本意是尽快解决问题,却因沟通不畅造成误会,且前期承诺解决隐私隐患的工作人员已离职,加剧了居民不信任感。 此事背后,折射出老旧小区加梯工程中“多数便利”与“少数权益”的平衡难题。根据相关规定,加梯需征得法定比例业主同意并完成审批,但也应兼顾相邻业主的合法权益。目前,街道加梯办已介入协调,明确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需承担磨砂漆后续维保责任,加梯公司也表示将积极沟通,甚至考虑响应居民封窗的诉求。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核心是“便民利民”,而便民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场纠纷提醒我们,民生工程既要遵循法定程序,更要注重细节考量与沟通协商,将隐私保护、后期维保等问题前置,才能让“幸福电梯”真正温暖每一位居民,避免好事变糟心。 老旧楼装电梯 旧楼加梯 老小区增设电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