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前自卫队总司令岩田清文近日表示,若与他国军队陷入长期消耗战,将借鉴乌克兰的经验,提前完善后勤与弹药储备。 相关表态已被11月中旬日媒报道,原文提及的共同社10月19日报道暂无对应权威信源支撑,推测存在时间标注误差。 姑且不论日本自卫队在与我军遭遇战中的生存能力,就消耗战而言,后勤和弹药储备至关重要,但日本存在多重短板。 运力方面,空运主力为C-2运输机,截至2025年仅装备14架,数量有限且投送能力受结构限制; 海上补给并非仅有2艘大型补给舰,实则拥有“摩周”级等2型5艘补给船,但整体规模仍难以支撑长期跨海补给需求,且补给线易受攻击威胁,节奏易被打乱。 能源上,日本高度依赖外部输入,重油、航煤等海空部队核心能源的运输一旦受阻,将直接削弱其机动与远程打击能力。 军工产能方面,日本产线转换慢、弹药年产量有限,核心部件多依赖进口,难以快速补充战时缺口; 而中国军工链条完整,各环节常态化平稳生产,可及时填补战时缺口。 地理与设施方面,日本作为岛链国家,虽拥有36处供自卫队应急使用的军民两用机场与港湾,但战时抗打击和调度能力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支撑长期消耗。 兵员招募上,日本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严峻,适龄兵员持续减少,自卫队已连续多年招录不达标,2025年更将招录年龄上限放宽至32岁以缓解兵源短缺; 而中国预备力量结构完整,通过轮训可从容应对人员消耗。 综合来看,持久消耗战需要运力、弹药、能源、兵员、产能五大保障,绝非喊口号就能实现。 中国的策略是不断优化联保链条,持续筑牢关键物资与核心部件的储备及生产根基,为应对各类风险提供坚实支撑。 日本前自卫队高层说要学乌克兰打消耗战,纯属想当然! 运力、弹药、能源这些关键保障全是短板,C-2运输机没几架,跨海补给线还易受打击,弹药产能更是跟不上。 加上老龄化导致兵源缺口大,自卫队招兵都难达标。 反观中国,军工、预备力量都扎实,联保链条还在优化。 真打消耗战,日本根本撑不住,也就是喊喊口号罢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