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裂了!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这番表态不是随口说说,11月13日德国联邦议院刚通过新法,直接赋权内政部封杀中企参与关键基础设施,6G只是其中一环。 所谓“网络安全风险”不过是借口,德国早已定下时间表:2026年前清掉5G核心网中国设备,2029年要全面剔除所有相关组件。 默茨还喊着要联合法国,摆脱中美技术依赖搞自主6G,可欧洲在基站、芯片等核心环节根本没完整产业链,纯属空想。 全球6G标准必要专利里,中国占比高达42.3%,华为、中兴更是核心玩家,德国想绕开这些专利,无异于徒手建高楼。 仅替换现有华为5G设备就需超20亿欧元,6G建设另起炉灶的成本更是天文数字,德国的5000亿欧元基建基金恐怕也扛不住。 中德是深度绑定的贸易伙伴,德国汽车、精密制造离不开中国市场,脱离中国技术搞6G,最终可能面临商业化落地困境。 德国一边说要“去中国化”,一边又承认“做不到完全脱钩”,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本质是被“数字主权”执念冲昏了头。 通信技术的核心是合作共赢,靠政治操弄搞技术封锁,只会让自己错失6G时代的发展机遇,最终拖累的是德国自身的数字转型。 中国6G的领先不是偶然,从专利到全产业链的系统性优势,让我们有底气应对任何技术围堵,也始终敞开合作的大门。德国如今这般“一意孤行”,不仅会在6G建设上碰得头破血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国内的通信企业,原本可以借助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在6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如今却只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艰难摸索。 而对于德国消费者来说,失去了中国技术的参与,未来的6G服务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体验不佳等问题。毕竟,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性价比,是得到全球认可的。 反观中国,并不会因为德国的“封杀”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6G领域的研发投入,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和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全球6G技术的发展。 德国若是能及时醒悟,摒弃“数字主权”的错误执念,重新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或许还能搭上6G发展的快车。否则,等待它的将是在数字时代的边缘徘徊,与全球科技进步的浪潮渐行渐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