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宣布:韩国官方东亚三国排序由“韩日中”,改为“韩中日” 韩国总统府这几

文史啊旺 2025-11-17 20:52:08

韩国政府宣布:韩国官方东亚三国排序由“韩日中”,改为“韩中日” 韩国总统府这几天来了一条消息,说是把官方文件里东亚三国的排序,从以前的“韩日中”改成“韩中日”。这事儿听起来小,但搁在外交桌上,份量可不轻。简单说,就是韩国、中国、日本的顺序调了个位,中国往前挪了一步,日本往后靠了靠。总统府发言人直言,这是按韩语日常用法的习惯来的,“韩中日”本来就用得最多,能少点不必要的争论。 搁现在这国际形势,韩国这么一调整,明显是想稳住对华关系,别让中日之间的那些疙瘩影响到自家生意。 韩国官方文件里,东亚三国的排序以前没啥硬规定,基本随大溜走,“韩中日”用得最多,因为地理上韩国挨着中国,经济上也离不开。结果到了尹锡悦当总统那会儿,2023年9月东盟峰会,他一开口就把顺序改成“韩日中”。总统府当时解释,说这是为了突出韩日合作,显得两国走得近。 韩国媒体当时就分析,这反映了尹锡悦的外交偏向,亲日疏华,跟着美国走得紧,半导体出口给中国卡脖子,旅游也受影响。尹锡悦上台后,韩国对日关系确实暖和了点,历史问题搁置,经济对话多起来,但对华贸易额却滑坡,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掉到25年最低。 这调整搁在尹锡悦时代,本来是想拉近韩日,拉远中韩,结果韩国企业叫苦,汽车、电子产品卖不动,中国游客不来了,经济数据直线下滑。 现在轮到李在明上台,2025年6月大选他赢了,6月4日在国会宣誓就职。 李在明这人背景接地气,从工厂工人干起,左手残疾是工伤留下的,政治上主打民生和均衡外交。他一上任,就开始纠偏。11月16日,总统府正式对外通报,这次排序统一不是随意改的,而是基于使用频率和外交平衡。 韩联社评论,这相当于对尹锡悦时期“过度亲日”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外交的平衡原则。 李在明政府官员私下说,尹锡悦那套太偏,破坏了韩国在东亚的立足点,现在改回来,才是正道。韩国社会里,“韩中日”本来就占主流,改回去也顺民意,不会闹出大动静。 这调整背后,经济账算得最清。韩国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韩国出口七成靠中国市场。 尹锡悦时期,韩国跟着美国禁运半导体设备,中国反制,韩国三星、SK海力士股价跌惨,工厂减产。李在明上台后,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他对记者说,中韩经济合作至关重要,得加强。 这排序改了,马上见效,韩国出口数据小幅回暖,中国游客预约韩国航班多了两成。搁老百姓眼里,这事儿实打实,超市里的中国货便宜了,韩剧在中国热播,旅游业喘口气。韩国企业界也松口气,现代汽车对华销量稳住,电池产业合作重启。 外交上,这步棋走得稳当。李在明政府想在东亚玩均衡,不想夹在中美之间太难受。中国是邻居,日本是老对手,尹锡悦时期韩日走太近,历史恩怨没解决,慰安妇问题、强征劳工赔款,日本总拖着不给钱,韩国老百姓不买账。 现在改“韩中日”,对日本来说是小刺,但不算大伤,日本外务省低调回应,说理解区域多样性,没深挖。 中国这边,媒体多是正面解读,环球时报说这是改善对华关系的行动。 韩国总统府也确认,这能促进三国合作,少点表述歧义。搁东亚格局看,这有助于重启韩中日三边峰会,2025年三国对话本来就提上日程,焦点在供应链和气候变化上。 韩国不想在美中博弈里选边站,李在明强调战略自主,排序调整就是信号,告诉大家,韩国大门开着,但不偏不倚。 日本那边没大闹,但小动作不断。11月14日,日本外交部抗议韩国独岛问题,日本扩建“领土主权展览馆”,韩国外交部马上回击,说这是不当主张。 这事儿搁在排序调整前后,显得日本有点急眼,但韩国稳住阵脚,没上钩。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