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又爆“金句”了!在欧拉5预售会的采访里,这位长城汽车的掌舵人当着媒体面直言不讳:完全不羡慕小鹏最近股价飙升,还直接吐槽“研发费用占比高的公司,成果不一定多……” 先说说这事儿的背景,最近小鹏因为人形机器人等新动作,股价一度暴涨18%,成为行业焦点。可魏建军偏不随波逐流,反而清醒表态:“一个概念就是给大家创造了下注的平台,我们长城还是靠业绩扎实发展”。这话听着直接,却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逻辑——有人靠概念拉涨股价,有人靠实打实的产品拼业绩。 更有意思的是他对研发的看法。魏建军可不是否定研发重要性,毕竟长城自己就是“研发卷王”,每年投入超百亿研发经费,预计到2025年累积投入过千亿元,还喊出“过度投入”的口号,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销售占比,研发费都稳居中国汽车行业首位。他吐槽的核心,其实是“无效研发”——有些公司把研发费用当噱头,花了钱却没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反观长城,把钱砸在了Hi4混动技术体系、ASL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这些硬实力上,从城市SUV到硬派越野,十余款车型搭载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了“研发落地见成效”。 说真的,魏建军的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新能源行业里,确实有些企业热衷于炒概念、堆数据,把研发费用当成营销亮点,可消费者真正能感受到的技术突破却寥寥无几。而长城一直走的是“长期主义”路线,就像这次CES 2025上,带着蓝山、坦克500 Hi4-Z等车型和核心技术亮相,从混动架构到智能AI,每一项成果都能落地到产品上,这种“不玩虚的”作风,其实很对务实消费者的胃口。 有人觉得魏建军这话太敢说,会不会得罪同行?但换个角度想,这正是老企业家的清醒和担当。汽车行业不是靠概念就能长久的,最终还是要靠技术实力、产品品质说话。小鹏也有自己的优势,2024年营收、交付量都大幅增长,海外出口更是拿下新势力第一,研发投入也确实转化成了市场成绩。只能说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没有绝对的对错。 但魏建军的吐槽,确实给行业提了个醒:研发不是“比谁花钱多”,而是“比谁转化好”。消费者买账的,永远是能解决痛点的技术、靠谱耐用的产品,而不是财报上的研发数字和资本市场的概念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