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邻居送暖”还是“借火取柴”?泽连斯基

顾议史实 2025-11-17 11:07:57

快报,快报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邻居送暖”还是“借火取柴”?泽连斯基这趟希腊之行,不止是为了天然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现身希腊,签下了一份20亿欧元的大单,听起来像是能源合作,其实是乌克兰冬天能不能取暖的关键。   面对俄军持续打击能源设施、国内天然气产量腰斩,泽连斯基这次出访带着一个大问号:靠不产气的希腊,乌克兰真能扛过这个冬天?   但别看希腊自己不产天然气,但它手里握着“钥匙”:地中海边的亚历山德鲁波利斯港,是美国和阿塞拜疆天然气进入欧洲的南门。   这几年,随着俄气被欧洲“封杀”,希腊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成了香饽饽,目前希腊六成以上的天然气进口来自美国,阿塞拜疆也通过跨巴尔干管道源源不断地送气过来,再通过走廊输送到乌克兰。   泽连斯基这次拿到的,就是一条绕开战区、从希腊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直通乌克兰的能源新通道。   这条管道的意义,不只是保暖那么简单,它绕过了俄控区域,等于是在能源地图上“删掉俄罗斯”,画上了美欧主导的新路线。   而希腊,正在借这场危机悄悄上位,变成东南欧地区的能源中转大哥,对欧盟来说,这也是一步棋,目标是2027年前彻底摆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   但不是有气就能点火。能源这东西,输送才是大问题,乌克兰自己造不出天然气,还得靠别人送,而现在,连“送”的权利都悬在空中。   过去几个月,俄军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起了至少9轮大规模攻击,不只是供电问题,连储气站都遭遇导弹袭击,导致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每天得轮流停电12小时,基辅街头,随处可见裹着棉被蹭应急电源的市民。   再看周边,土耳其溪管道前阵子也被无人机“光顾”,俄罗斯情报部门公开指控西方势力策划袭击,虽然消息真假难辨,但说明一个问题:能源基础设施,早就不是“非战区”,而是战争前线。   泽连斯基所押的希腊路线,虽然避开了乌东焦点地区,但它要穿越多个国家,靠的是一连串跨境协调。   只要某个环节出岔子,整条管道就可能断供,这就像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但每个收费站都不是你家开的。   这20亿欧元从哪来?别误会,乌克兰没那么多现钱,根据公开信息,这笔钱主要来自欧盟援助预算和被冻结的俄资产收益,换句话说,是西方国家掏腰包,帮乌克兰过冬。   但“送钱”也不是白来的,欧洲民众可是记着账的。   过去三年,欧盟为从美国进口LNG,已经花了超过2250亿欧元,比以往从俄罗斯买气贵得多,这笔高价能源账,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欧洲普通老百姓的电费和暖气费上。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也不是省油的灯,泽连斯基最近对国有能源企业启动了反腐重组,试图整顿内部乱象,这说明,即便有外援,如果自身管理不善,能源安全也只是空谈。   所以,这份能源协议的实质,其实是外部输血和内部手术的双重操作,外部撑着你不倒,内部要靠你自己站稳。   从表面看,这只是乌克兰找希腊借点气,但放大到整个欧洲格局,这事可就不小了。   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占欧盟天然气进口的45%,现在,只剩13%,美国趁机成了最大供应国,欧洲能源结构正在彻底“去俄罗斯化”。   希腊之所以被选中,不是因为它富,而是因为它位子好,正好卡在美气入欧的通道口,而泽连斯基此行,正是把希腊从“中转商”变成“合作方”。   但这份协议也让人看到一个现实:乌克兰的能源命脉,越来越多地掌握在外部手里,短期看能救急,长期看却是把主动权一步步交出去。   而对欧盟来说,虽然摆脱了俄气,但也让自己深度绑定了美气,刚从一个依赖跳进另一个依赖,这场能源“去俄化”,虽然成功转型,但代价不小,且看不见终点。   从基辅人民裹着棉被排队充电,到泽连斯基在雅典签字的那一刻,这不只是一次能源合作,更是一场地缘战略下的生存演习。   眼下的“邻居送暖”,虽能缓解眼前之痛,但想彻底告别能源焦虑,乌克兰和整个欧洲都还在摸索可持续的出路。   能源,不是开关那么简单,谁能掌控能源,就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多一张牌,而这场牌局,还远远没有结束。 信息来源:乌克兰总统访问希腊 两国达成天然气供应协议——环球网

0 阅读:58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