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杨志刚说:“我每次去郭靖宇家,都得喊我的亲生妈妈叫大姑,她就晚上偷偷地给我煮鸡蛋吃,在她弥留之际,我三个哥哥就说,快喊妈妈,快喊妈妈,但直到她去世,我也没叫出那声妈来。 1978年,河北承德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杨志刚作为第四个儿子降生。母亲生他时遭遇难产,身体受了重创,差点没挺过来。 加上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实在养不起四个孩子,外婆看着膝下无子的舅舅,便提议把刚出生没多久的杨志刚过继过去。就这样,三个月大的他被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舅妈成了他名义上的父母,而亲生父母,则变成了他口中的“姑父”和“大姑”。 小时候的杨志刚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三个哥哥都姓郭,唯独他姓杨,村里人闲聊时,还总顺口叫他“郭小四”。这个陌生的称呼让他满心困惑,直到慢慢长大,他才弄清了自己的身世。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没有想象中双倍的关爱,反而让他心里多了个解不开的结。 他变得敏感又沉默,面对那个对自己格外疼爱的“大姑”,总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感。 “大姑”待他是真的好,那种好藏在细节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每次杨志刚去郭靖宇家串门,“大姑”总会趁着没人注意,悄悄拉他到厨房,从锅里拿出一个热乎乎的煮鸡蛋。 鸡蛋早就剥好了壳,还细心地蘸了点酱油,递到他手里时,还带着手心的温度。他那时候不知道这是亲生母亲的疼爱,只觉得这个“大姑”格外疼自己,那蘸了酱油的煮鸡蛋,是童年里最难忘的美味。 后来他才明白,“大姑”的疼爱里藏着太多的愧疚和牵挂。 不能光明正大地疼儿子,只能借着“大姑”的身份,在深夜里偷偷塞一个煮鸡蛋,用这种笨拙的方式表达母爱。而这份爱,也成了杨志刚童年里最温暖的光,哪怕后来知道了真相,想起那个鸡蛋的味道,心里依然暖暖的。 三哥郭靖宇比杨志刚大五岁,从小就疼这个被送走的弟弟。当年弟弟被抱走时,郭靖宇哭了好几天,心里一直憋着一股亏欠感,总觉得是自己占了弟弟的位置。长大后,这份亏欠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照顾,不管是小时候给零花钱、买新衣服,还是后来杨志刚走上演艺道路,郭靖宇都拼尽全力扶持。 杨志刚和姚晨、杜淳是同班同学,刚入行时日子过得格外窘迫,连房租都交不起,是妻子张静不离不弃陪着他,而郭靖宇则成了他事业上的领路人,把自己执导的《铁梨花》《打狗棍》等剧的男主角都留给了他,硬生生把他捧成了观众熟悉的演员。 2008年拍摄《秘密图纸》时,一场意外的爆破戏让杨志刚遭了大罪,全身烧伤面积达30%,送到医院时一度没了生命体征。醒来后他不顾身上的剧痛,抓住郭靖宇的手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我以后还能演戏吗”。那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好在有妻子的悉心照料,有哥哥的鼓励支持,他才慢慢挺了过来。 本以为日子会慢慢变好,可命运却给了他又一次重击。亲生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走到了弥留之际。病床前,三个哥哥围在旁边,看着气息微弱的母亲,一遍遍催促杨志刚:“快喊一声妈妈,就喊一声。”杨志刚站在床边,看着母亲苍老的脸,心里翻江倒海。 他想喊,想把憋了几十年的“妈妈”两个字喊出来,可那两个字就像被焊在了喉咙里,怎么也发不出来。 几十年来的称呼早已刻进骨子里,“大姑”这两个字喊了太多年,早已成了一种习惯,也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心理障碍。他看着母亲的眼睛,里面满是不舍和期盼,可喉咙像是被堵住一样,始终没能发出那个最亲近的称呼。 直到母亲闭上眼睛,那声“妈妈”还是没能说出口,成了他这辈子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如今的杨志刚早已在演艺圈站稳脚跟,凭借《唐朝诡事录》等作品被更多观众认可。 可每当提起那段往事,他依然会红了眼眶。他说自己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大姑”深夜里偷偷给的煮鸡蛋,而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喊出那声“妈妈”。 那个偷偷煮鸡蛋的身影,那个病床前的遗憾,还有哥哥多年的扶持、妻子的陪伴,都成了杨志刚生命里最珍贵的印记。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杨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