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台上又炸出一件让人直呼“离谱”的事——有人用AI伪造知名主持人带货,半

夏日朗晴 2025-11-16 21:08:25

最近社交平台上又炸出一件让人直呼“离谱”的事——有人用AI伪造知名主持人带货,半个月就赚了好几万。这事儿听着像科幻片,可已经真真切切发生在咱们身边。有消费者刷到“李梓萌”在直播间推销“深海鱼油”,说能治头晕、改善记忆,结果买回家发现是糖丸;还有人看到韩红和潘长江“同框”推销痔疮膏,评论区一堆人喊“大牌都推荐,赶紧下单”。这些视频里的人物表情僵硬、嘴型对不上声音,可架不住名人效应,照样有人掏钱。 这事儿背后藏着条黑色产业链。黑市上,一套明星AI模型能卖到三万到五万,卖家还附赠“带货话术本”,教你怎么伪造“官方背景”、用“限时秒杀”逼单。更绝的是,他们连检测报告和用户评价都能造假,整个流程“一条龙”。有公司用AI克隆李梓萌的形象,直播间粉丝量冲到88万,卖出的“鱼油”实际是糖果,却吹嘘能治百病。等消费者发现被骗,商家早卷钱跑路,售后直接玩消失。 这事儿最扎心的,是信任被当成了“收割机”。李梓萌在央视工作多年,专业能力有目共睹,结果被AI伪造的形象坑得差点晚节不保。她后来专门发视频澄清:“真正的我不会在直播间卖药,爸妈、长辈们擦亮眼睛!”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声音被克隆去卖土鸡蛋,张文宏医生被合成推销蛋白棒,连普通配音演员的嗓音都被拿去当AI素材,对方被发现后只肯赔点“零头”。这些公众人物不仅要花时间澄清谣言,还要承受名誉损失,而普通消费者更惨——有人攒了半年的养老金被骗光,维权时连证据都凑不齐。 平台和监管的责任也跑不了。有直播间用AI生成的内容长期骗人,平台却因为审核技术滞后、对医疗用语不敏感,甚至对高流量账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在国家已经出手,今年9月开始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亮明身份”,平台也被要求建立筛查机制,违规的直播间直接封禁,涉案公司最高被罚50万,核心嫌疑人还被刑拘。但光靠处罚还不够,技术开发者得给算法装上“伦理刹车”,平台得把社会责任纳入考核,不能再只盯着流量。 说到底,AI本身没罪,但用它骗人的人,就是在砸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咱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多留个心眼——看到名人带货先搜官方账号,别被“低价”“神效”冲昏头,遇到可疑内容赶紧举报。毕竟,信任就像玻璃,碎了再粘起来,也永远有裂痕。 你觉得这事儿最该怪谁?是钻空子的商家,还是审核不力的平台?或者,咱们每个人是不是也该提高点防骗意识?来评论区聊聊,别让骗子觉得咱们好欺负!ai假冒名人 ai打假主播 ai带货骗局 (案例来源:央视网)

0 阅读:1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