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上班,不出门,靠网贷生活,这样的日子咋办? 小区楼下的张婶最近总唉声叹

李看明月 2025-11-16 17:04:50

年轻人不上班,不出门,靠网贷生活,这样的日子咋办? 小区楼下的张婶最近总唉声叹气,见谁都念叨她那儿子小伟:“都快半年没出过门了,天天关在屋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问他吃啥就说‘点外卖’,问他钱哪来的,就不耐烦地说‘你别管’。” 我见过小伟两回,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瘦得像根豆芽菜,眼窝深陷,头发油得打绺。去年夏天还在小区篮球场打球,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怎么突然就成了张婶嘴里“见不得光”的样子? 张婶偷偷跟我诉苦,那天她趁小伟睡着,进他屋收拾,看见桌上堆着七八个手机,屏幕都亮着,全是网贷APP的界面,有个还在弹窗“您有5000元额度待领取”。床底下的外卖盒子堆成了小山,酸臭味顺着门缝往外飘,她当时就腿一软,坐在地上哭了——那孩子,竟是靠借网贷过日子。 “他以前在健身房当教练,说老板克扣工资,干了仨月辞了,”张婶抹着眼泪,“我让他找个踏实活,哪怕去超市理货呢,他说‘那活丢人’,后来就天天窝屋里,说‘网上能挣钱’,结果钱没见着,债倒欠了一屁股。” 我想起前阵子在楼道里碰见过小伟,他戴着口罩,低着头往快递柜走,怀里抱着个大箱子,估计又是买的游戏机配件。我跟他打招呼,他头也没抬,“嗯”了一声就匆匆进了电梯,那背影看着特孤单,像被全世界忘了似的。 张婶说,有天半夜接到催收电话,对方凶巴巴地喊:“你儿子欠了3万,再不还就去你家泼油漆!”她吓得一晚上没睡,第二天凑了半辈子积蓄给小伟还了,可没过俩月,催收电话又打来了——那孩子转头又借了新的网贷,还说“妈你别管,我自己能还”。 “他哪是自己还啊,”张婶红着眼圈,“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这个APP借5000,还那个APP的3000,剩下的钱买零食、充游戏,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有回我听见他在屋里跟人视频,说‘躺平多好,上班多累’,我这心啊,跟被针扎似的。” 其实小区里不止小伟这样。对门的姑娘倩倩,以前在服装店当导购,长得特精神,后来嫌站着累,辞了工作在家直播,想着当网红挣钱。结果粉丝没几个,倒是迷上了网购,今天买支口红,明天买个包,钱不够就借网贷,上个月催收的找上门,她爸妈才知道女儿欠了快5万,老两口气得差点住院。 有回我在楼下取快递,碰见倩倩爸,老爷子蹲在花坛边抽烟,烟蒂扔了一地:“你说现在的孩子咋想的?宁愿背着债躲屋里,也不愿出去挣点踏实钱。那网贷是啥?是高利贷啊!借1万,最后得还2万,这日子能长久吗?” 这话戳到了痛处。前阵子我刷短视频,看见个小伙子拍自己的“网贷生活”: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饿了点外卖,钱不够就打开手机借,视频配文“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底下竟有不少人评论“羡慕”“我也想这样”,看得人心里发堵。 可这“乐”是有代价的。张婶后来带小伟去医院,医生说他长期不出门,得了社交恐惧症,见人就心慌,还查出了慢性胃炎,都是吃外卖、作息颠倒闹的。更要命的是网贷利息,利滚利下来,小伟欠的钱已经从最初的几千变成了几万,张婶把老家的房子都挂牌了,说“砸锅卖铁也得把债还了,不能让孩子背着污点过一辈子”。 那天我去张婶家送东西,听见屋里传来争吵声,小伟喊:“我出去能干啥?啥也不会!”张婶哭着说:“不会就学啊!我跟你爸摆摊卖菜,不也把你养大了?你才二十多,总不能一辈子躲屋里吧?” 后来听说,小伟终于愿意出门了,跟着张婶去菜市场摆摊,虽然还是低着头不说话,可至少愿意迈出那步了。张婶说,她没催儿子一下子还完债,就想让他先明白:“钱得一分一分挣,日子得一天一天过,靠借网贷撑起来的日子,就像泡沫,看着亮堂,一戳就破。” 昨天路过菜市场,看见小伟蹲在地上捆青菜,动作笨手笨脚的,额头上全是汗。张婶在旁边教他:“把根理干净点,看着新鲜。”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暖融融的。我突然觉得,比起屋里那些亮着的手机屏幕,这菜市场的烟火气,才是能让人踏实活下去的光。 其实年轻人谁没迷茫过?怕累、怕丢人、怕失败,可躲起来靠网贷过日子,就像给自己挖了个坑,越陷越深。真不如咬咬牙走出去,哪怕从端盘子、理货开始,挣多挣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脚踩在地上的实在——那才是日子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0 阅读:20
李看明月

李看明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