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周女士移植了自己7岁儿子的肾,最终重获新生,而她的儿子却离开了人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16 10:28:12

2014年,湖北周女士移植了自己7岁儿子的肾,最终重获新生,而她的儿子却离开了人世,儿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我是妈妈的男子汉,我死后让妈妈替我活着。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4年4月2日凌晨,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灯火通明。 周璐躺在手术台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病房门口。 她在等待一个特殊的消息。 那个消息将决定她是否能够继续活下去,同时也意味着她将永远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在几个小时前,周璐还守在儿子陈孝天的病床前。 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脑癌晚期的痛苦让他时常在睡梦中发出呻吟。 周璐轻轻抚摸着儿子瘦削的脸庞,眼泪不自觉地滑落。 她记得天天小时候圆嘟嘟的模样,记得他第一次学会叫"妈妈"时的喜悦,记得他背上书包第一天上学时的兴奋。 而现在,这个可爱的孩子却要提前离开人世。 这个家庭的悲剧始于2011年。 当时周璐被确诊为双肾衰竭,医生告诉她,要么终身透析,要么进行肾移植。 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和年幼的儿子,周璐选择了前者。 透析的过程异常痛苦,每次治疗都要持续四个小时,但为了能多陪伴儿子成长,她咬牙坚持着。 但是命运似乎特别爱捉弄这个本已不幸的家庭。 2012年5月,周璐发现儿子走路时经常摔倒,带去医院检查后,结果令人心碎。 天天的脑部发现了肿瘤。 这个诊断结果让周璐几乎崩溃,但她不得不振作起来,带着儿子四处求医。 经过手术,天天的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可是好景不长,2013年年底,癌细胞发生扩散,医生委婉地告诉周璐,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周璐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就在周璐为儿子的病情奔波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提议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医院方面了解到这对母子的特殊情况后,建议考虑器官捐献的可能性。 起初,周璐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作为母亲,她怎么可能接受用儿子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但令人意外的是,天天在得知这个建议后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 有一次,在疼痛稍微缓解的间隙,天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如果我的肾能让你不再痛苦,我愿意给你。" 这句稚嫩却坚定的话,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心挣扎。 一方面,作为母亲的本能让她拒绝接受这样的安排。 另一方面,理性的思考又告诉她,这是让儿子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好方式。 最终,在亲人的劝说和天天的坚持下,周璐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异常周密。 由于器官移植对时间要求极高,三台手术必须同时进行。 天天的左肾将移植给妈妈,右肾捐给一位21岁的襄阳女孩,肝脏则捐给一位27岁的武汉青年。 为了保证手术成功,医疗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预案。 4月2日凌晨,天天的病情急转直下。 监护仪上的数字不断波动,医生的抢救措施也显得无力回天。 4时15分,这个年幼的生命永远停止了呼吸。 在最后的时刻,天天的奶奶一直握着他的小手,感受着孙子生命的渐渐消逝。 与此同时,在武汉同济医院,周璐也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 当医生推开手术室的门,告知她可以准备手术时,周璐明白,儿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时,她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手术进行得出奇地顺利。 天天的肾脏在母亲体内很快就开始正常工作,这令医疗团队感到欣慰。 但是,术后的周璐却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她常常独自坐在病床上,抚摸着左腹部的伤口,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儿子的存在。 在康复期间,周璐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调适期。 她不仅要适应新的身体状况,还要面对失去儿子的痛苦。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想起天天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生前说过的每一句话。 有时,她会不自觉地走到儿童病房区,看着那些与天天年纪相仿的孩子,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令人感动的是,另外两位接受天天器官移植的患者恢复情况都很理想。 他们经常通过医院联系周璐,表达感激之情。 这种跨越生死的缘分,让周璐感受到了一丝慰藉。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璐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 她开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讲述天天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关注器官捐献事业。 她说:"天天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爱将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延续。我要带着他的这份爱,更好地活下去。" 如今,每年4月2日,周璐都会去墓地看望儿子。 她总会带上一束天天最喜欢的花,静静地坐在墓碑前,告诉儿子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 她说,这是她与儿子之间特殊的对话方式,也是她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主要信源:(荆州新闻网——湖北7岁绝症男童陈孝天捐肾救母上演“生命反哺”)

0 阅读:76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