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害死人呀!河南3岁小孩一天的时间说没就没了。 11月14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一则报道引发全网关注。河南濮阳蒋先生的遭遇,让无数家长揪心不已——11月10日凌晨,他3岁的孩子突然出现高热、手脚冰凉的异常症状,紧急送往医院急诊后,体温检测显示高达39.8℃,医生诊断为普通感冒,开具药物后便让其回家休息。 谁也未曾想到,这竟是父子间的最后一面。次日凌晨,孩子突然发生惊厥,家人慌乱中再次送医,孩子直接被推进抢救室。漫长的等待过后,中午时分传来的不是好转的消息,而是医生告知孩子不幸离世的噩耗。 悲痛欲绝的蒋先生在翻阅儿子病历时发现,病历上补充诊断一栏写着重症感染与甲流病毒感染。这与最初“普通感冒”的诊断形成巨大反差,让他无法接受,坚信医院存在误诊,才导致孩子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针对蒋先生的质疑,濮阳市中医院医患办工作人员回应称,医生的初始诊断是结合检查结果与患者体征综合做出的,而病情本身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并非一成不变,最终结论需以卫健委的调查结果为准。目前,当地卫健委、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公安机关已同步介入,相关调查正在推进中。 一场看似普通的高烧,为何会迅速夺走幼童生命?初始诊断与补充诊断的差异,究竟是病情突发恶化的意外,还是医疗诊断环节存在疏漏?这些疑问不仅萦绕在蒋先生心头,也引发了公众对儿童就医安全的广泛讨论。 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快、隐匿性强,确实给临床诊断带来挑战。但对于家长而言,从“普通感冒”到“重症感染”再到“不幸离世”的剧变,实在难以释怀。此次事件中,无论是医疗过程是否存在过错,还是病情本身的复杂性导致,都需要权威部门给出清晰、公正的调查结果,既是对逝者的交代,也是对公众疑虑的回应。 每一起医患纠纷的背后,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查明真相,依法依规划分责任。同时,这起悲剧也提醒医疗机构,面对儿童急症需更加谨慎细致,完善诊疗流程;而家长在遇到孩子突发重病时,也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沟通,共同筑牢儿童健康的安全防线。期待调查结果早日公布,给逝者家属一个公道,也为所有家庭敲响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