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打响了扳倒高市早苗的第二枪,继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之后,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抨击了现任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关于台湾海峡的粗暴干啥言论。鸠山在帖子中回顾了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明确敲打高市早苗称日本不应干涉中国内政。 高市早苗于11月7日挑衅声称,如果台湾出现紧急情况,可能构成对日本的“生存威胁”,并表示根据日本法律,如果这种情况被认定为“生存威胁”,日本自卫队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在高市早苗发表上述言论的第二天,鸠山就在X上发帖称,高市早苗的言论显然是为了煽动危机,为军事集结寻找借口。他在帖子中写道,“日本应该尊重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并指出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日本不应干涉。 这事儿在日本政坛掀起的波澜可不小。高市早苗的这番话,听起来像是个人观点,但背后牵扯出的却是日本国家战略走向的深层问题。 她提到的“生存威胁”和“集体自卫权”,这两个词分量极重,绝非随口一说。这实际上是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延续和具体化,意味着日本试图从法律层面为其军事力量走出国门、介入地区冲突铺平道路。 把台湾的安危和日本的“生存”直接挂钩,这种说法的挑衅性不言而喻,几乎是在公开预设一个对抗性的未来场景。 鸠山由纪夫的反应之所以迅速且尖锐,恰恰是因为他看到了这番言论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他直接点出这是在“煽动危机”,为“军事集结找借口”,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对一种危险倾向的严厉警告。 鸠山在帖子里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句话在当今日本政坛显得尤为珍贵和清醒。他并非不了解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但他选择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试图拉住那些正在向危险边缘试探的同行。 这背后,是他一贯倡导的“友爱”精神和东亚共同体理念的体现,他深知,一个和平稳定的东亚,需要的是相互尊重,而不是选边站队和军事威慑。 有意思的是,在鸠山由纪夫之前,另一位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前防卫大臣石破茂,也对高市早苗的言论表达了不同看法。 虽然石破茂的角度和鸠山不尽相同,更多的是从战略谨慎和现实考量的层面出发,但两位来自不同政治光谱的前首相,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对现任首相的言论提出质疑,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说明,高市早苗这种激进且充满对抗性的言论,即便在日本执政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和阻力。这“两枪”打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观点,更是日本内部关于国家未来道路选择的激烈碰撞。 这场争论的核心,其实早已超越了台湾问题本身,而是日本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作为地区稳定的建设性力量,还是彻底摆脱战后秩序的束缚,成为一个可以对外动用武力的“普通国家”? 高市早苗的言论,无疑是后者的鲜明旗帜。而鸠山由纪夫的批评,则代表了另一种声音,一种对历史负责、对地区和平负责的呼声。 这两种声音的交锋,决定了日本未来的航向。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的博弈,更是关乎国家灵魂的路线之争。 当一位前首相需要如此直白地提醒另一位首相要尊重事实、不要干涉他国内政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政治分歧。 这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小国如何自处、如何避免被卷入漩涡的艰难抉择。 高市早苗的言论背后,似乎总能看到某种外部力量的影子,而鸠山由纪夫的警告,则更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日本独立自主命运的深切忧虑。这场围绕台湾问题的交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预示着日本内部的政治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和复杂。 这场在日本高层上演的“隔空交锋”,无疑让外界看到了其内部深刻的矛盾。一边是试图紧随外部节奏,寻求军事突破的激进派,另一边是呼吁冷静克制,尊重地区现实的传统力量。 这两种力量的拉扯,将直接影响东亚未来的和平与稳定。那么,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路线之争中,日本最终会走向何方? 是选择成为和平的桥梁,还是冲突的前沿?这恐怕不仅仅是日本政客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