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中国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而所有“帮凶”,都将付出比美国更惨痛的代价。 当一家荷兰芯片公司突然被自家政府接管,中国工厂大门一关,欧洲汽车巨头瞬间库存告急,这场供应链风暴来得太猛,谁也没想到它会这么快逼出让步。中国的铁腕回应,究竟藏着怎样的深意? 半导体芯片就是现代工业的命根子,小到手机,大到汽车生产线,全靠它运转。荷兰的ASML公司垄断了光刻机技术,这种设备是生产高端芯片的关键,全球供应链离不开它。另一头,安世半导体,也就是Nexperia,总部在荷兰,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控股,东莞工厂占了它80%的产能。这些芯片直供博世、大众这样的欧洲车企,缺了它们,车辆控制系统就瘫痪。 荷兰政府以前还公开说,和中国脱钩不现实,供应链太深了。可在美国压力下,他们转眼就变卦。2025年上半年,美国使馆频频施压,要求荷兰换掉安世的中方高管,好赶在美国出口管制新规生效前动手。这哪是管企业,分明是给美国站队递投名状。 9月30日,荷兰直接下行政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赶走中方CEO,把99%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理由冠冕堂皇,说什么治理问题和技术外流风险。可法庭文件一公开,就露馅了,这动作时机太巧,正好卡在美国规则前。安世总部成了空壳,中国东莞工厂的产能他们根本拿不到手。 中国这边态度明明白白,不接受豁免,不开谈判,得让荷兰彻底服软。这不是赌气,是守住科技主权的底线。中国需要这个典型案例,向全球亮明一条铁律:在美对华科技战里,没中立,只有帮凶。那些帮凶,得比美国付出更狠的代价。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迅速反制,下出口管制令,安世东莞工厂停向欧美供货。欧洲车企立马乱套,博世库存只够两周,通用汽车三条电动车线直接停产。沃尔沃工厂刚从红海危机缓过来,又面临断供,本来就够呛的欧洲汽车业,这下雪上加霜。 荷兰这步棋走得太臭,看看日本就知道。2023年日本跟美国搞半导体设备管制,两年下来销售额跌23%,老企业罗姆12年头回亏本,JS Foundry直接破产。现在日本企业还得偷偷买中国28纳米芯片,因为性价比高多了。荷兰现在踩的,就是日本的老坑。 安世这边更难受,一边荷兰政府政治干预,一边客户追着要货赔钱。高层甚至想过搬厂。这事闹大,ASML订单也跟着晃,中国客户转向国产设备,本土技术正加速追赶。 断供连锁反应快得很。10月10日,安世通知供应商交付不确定,10月29日又暂停向中国工厂供晶圆。欧洲车企董事会天天开会,销售报告红彤彤一片。博世向欧盟喊救命,文件堆到布鲁塞尔桌上。通用底特律厂工人闲着,生产线冷清。 中国这边稳如泰山,不急不躁。中国看穿了荷兰的小算盘,想选择性放行,哪那么容易。守住底线,就是在护航科技自主。 而欧洲盟友先扛不住。汽车业本就转型电动,芯片短缺等于命门被掐。荷兰想讨好美国,结果坑了自家伙伴。11月3日,中国给民用芯片开了豁免,但这不是让步,是在谈判桌上占主动。荷兰得先撤销冻结。 11月7日,荷兰终于松口,同意归还安世控制权。中国随之放松限制,11月9日正式解除管制。供应链重启,货车又开始跑,工厂灯亮起来。可这结局,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荷兰丢了中国市场大头,ASML也得防着稀土供应紧缩。中国28纳米芯片性价比甩日本几条街,本土企业订单爆满。中国通过这事,强化了产业链优化,国产光刻机研发加码,确保关键环节自己说了算。 回看整个过程,荷兰的短视暴露无遗。在科技战里,站错队代价太大。美国推的脱钩,欧洲吃亏最多。安世成了活教材:中立是幻觉,帮凶的下场,比老大还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