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 韩国总统宣布了 2025年11月14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官宣,韩美就僵持已久的关税与安保议题达成历史性共识,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莫过于双方将联合推动韩国建造核潜艇。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国际舆论热议——要知道,核潜艇技术一直是美国严防死守的核心军事机密,此次对韩放行,实属罕见。 这份协议的落地,韩国付出的代价不小。按照约定,韩国将向美国投入总计3500亿美元,1500亿专门用于“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剩余2000亿并非全额现金投入,而是以贷款担保、信贷支持等形式完成对美投资,且每年投资上限设为200亿美元。作为回报,美国将韩国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和日美、欧美关税水平对齐,这让韩国保住了汽车出口这条支柱产业的生命线。 这笔账算下来,韩国的让步着实沉重。2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差不多是韩国年度国防预算的43%。要是政府逐年靠财政支出落实,老百姓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韩国专家看得明白,这本质就是“花钱止损”,韩国用长远发展的自主权,换来了短期的经济安稳,本土产业后续还得持续承压。 核潜艇合作是协议的核心焦点。10月韩美首脑会谈时,李在明首次提出核潜艇项目,当时特朗普并未当场答应,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美国就松了口,同意启动后续协商。不过双方在建造地点上仍有分歧:韩国想在本土造,只从美国进口核燃料;特朗普却坚持要在美国船厂承建,背后既有保护军事机密的考量,也想借韩国技术提振本土造船业。而韩华海洋收购的费城造船厂,在技术、人力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韩国方面更倾向本土建造。 安保合作上,韩国明确表态,会靠提升国防预算、发展国防产业减轻美国防务负担,双方已在核潜艇推进系统、造船及防务装备领域达成合作共识,美国也表态支持韩国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此外,韩国还承诺未来四年从美国采购10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逐步替代中东供应。 特朗普之所以松口核潜艇技术,核心是为了重振美国造船业。韩国造船巨头早有布局,HD现代不仅和美国最大军船厂亨廷顿英格尔斯合作,还联手硅谷AI公司Palantir打造智能船厂,韩国技术与美国需求形成互补,恰好实现各取所需。 说到底,这场协议就是韩国的一场豪赌,押上真金白银和经济自主权,换军事突破与市场准入。但盟友关系变成明码标价的交易,核潜艇真能守护半岛和平吗?目前双方在项目细节、投资分配等方面的协商还在推进,这场关乎东北亚格局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