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奇不奇怪。 全运会,办了十五届,主题歌写了十五首,最后活下来的,居然只有一首。 其余十四首,当年哪首不是“顶配待遇”?要么请的是红极一时的顶流歌星压轴,要么砸了天价经费搞制作、做宣传,歌词里满是“飞翔”“辉煌”“奋进”“荣光”这类宏大又空洞的大词 晚会现场跟着璀璨礼花、炫酷灯光一烘托,听着确实热血沸腾、气势拉满,可一旦典礼落幕,这些歌就像完成了使命的“一次性道具”,跟着礼花的硝烟一起消散,再也没人主动提起、没人传唱,彻底被遗忘在角落。 为啥差距能这么悬殊?说到底,那些歌太像“命题作文”了。为了贴合盛会的宏大主题,一味堆砌高大上的辞藻,拼命拔高立意,却完全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满是悬浮的距离感。 就像听一场没有温度的演讲,当时觉得振奋,转头就忘了核心,没有半点能让人共情的点,自然留不住记忆。 可山东全运会的《相亲相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它不喊空洞口号,不玩华丽辞藻,通篇都是“我们是一家人”这样的大白话,旋律温暖又轻快,朴实得就像邻里街坊坐在院子里唠嗑,亲切得没有一点距离感。 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强行拔高,却把“团圆”“和睦”“守望相助”的朴素情感,唱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 也正是这份接地气的真诚,让它彻底跳出了“盛会限定”的束缚,火出了圈、活成了经典。这么多年过去,它早就不只是一首运动会主题歌,反倒成了山东人引以为傲的“省歌”。 婚礼上,新人合唱它传递爱意;朋友聚会,大家齐唱它追忆青春;公司团建,用它拉近距离;逢年过节家庭聚餐,哼起它更添团圆氛围,越唱越有味道,越听越让人觉得温暖。 其实不管是写歌、做内容,还是做人做事,核心道理都一样:华丽的包装、宏大的噱头终究只能热闹一时,真正能打动人、经得起时间打磨的,永远是接地气的真心。 那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口号,或许能博一时眼球,却留不住长久的认可;而贴近生活的温暖、发自内心的真诚,才能真正走进大家心里,成为刻在记忆里的永恒。 在这个凡事追求“高大上”“流量为王”的时代,《相亲相爱》的长青,恰恰印证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最朴素的情感最有力量,最真诚的表达最能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