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短缺可能阻碍美国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尽可能多地建设数据中心。企业正在用人工智能取代员工——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如果能有足够的电力来支撑所有这些处理着人们日常大量使用的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的话,情况或许还会这样;但问题是,电力供应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本月早些时候,英伟达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警告称,西方国家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落败,原因在于电力成本过高。然而,电力价格只是大型科技公司在其人工智能计划中所面临问题的一部分。另一个问题是电力的供应情况。 彭博社本周报道称,美国至少有两个数据中心项目尚未完工,它们正等待电力供应得以保障后才能最终确定。该报道指出,这两个项目规模相对较小,凸显了人工智能持续普及所面临的重大电力供应难题。彭博社将此归咎于“电力基础设施老化、新输电线路建设缓慢以及各种监管和审批障碍”。 企业界总是将监管和审批制度视为一大问题,因此将这一因素列入问题清单中基本上是常规做法。至于老化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电力公司进行大量投资才能解决,而且解决过程需要时间——这会使电费上涨,从而加剧数据中心在财务方面的困境。输电线路也严重短缺,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从风能和太阳能设施获取电力供应来提升自身环保形象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即使是那些致力于环保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也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但目前的供应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高盛银行近期也加入了能源需求预测机构的行列,对该行业的能源需求给出了具体数字。据该银行称,这一数字可能占到美国总能源需求的 9%。去年的总能源需求创下了历史新高,超过 4 万亿千瓦时,预计今年还将不断刷新纪录,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称,数据中心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一位房地产经纪公司的高管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需求从未如此之高,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是电力供应问题。”“数据中心的部分需求需要尽可能靠近人口密集区。”比尔·多尔蒂也说道。“这就是需要在加利福尼亚州建设的数据中心的需求。由于电力供应受限,他们无法将其投入使用。” 那些需要靠近人口密集区的数据中心是那些服务于当地客户的较小的数据中心。而较大的数据中心显然可以离客户更远一些——对于这些数据中心而言,传输线路问题可能是个更大的难题。但与之相比,供应问题要严重得多,因为接入电网的等待时间已经持续数年之久。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因为建设新的发电能力也需要时间,而且燃气轮机也供应不足。 燃气发电厂对于科技行业而言,恰到好处。它们的建设周期比核能发电厂短,而且能提供基本负荷电力,这一点与风能和太阳能不同。但由于过去几十年间新的燃气发电厂建设并未十分火爆,涡轮机制造商也就没有大量囤积库存。换句话说,新发电容量需求的激增与涡轮机制造商的供应反应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就又回到了人工智能问题中的价格部分,而这一部分正在升温。 美联社本周报道称,在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中,电费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议题,因为人们对大型科技公司及其数据中心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政客们面临着很大压力,需要谈及成本问题,而目前电费就是最明显的成本问题的例证。”来自费尔里·狄金生大学大学的一位政治与政府学教授对美联社说道。 弗吉尼亚州众议员谢莉·西蒙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选民们对能源价格上涨感到极为愤怒。他们对整体的物价水平也感到不满。任何忽视这些问题的人都是在自找麻烦。在中期选举期间,这个问题肯定会成为一个焦点。”这位民主党议员还说道。 有趣的是,一些研究人员并不认为数据中心是导致电价上涨的原因。相反,他们认为是基础设施投资导致了电费的上涨,这是根据《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得出的结论。该研究指出,电力需求与价格之间存在一种看似矛盾的关联:更高的需求实际上会导致更低的电价——因为需求增加后,“你可以将一些固定的基础设施成本分摊到更多的兆瓦时的销售量上——而这实际上可以降低所有人的电价。”其中一位研究人员这样解释道。 如今,您访问的每一个网站都提供了人工智能选项。每一个想要在竞争对手中占据优势的公司都在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其所能想到的一切目标。但该技术的全部潜力能否得以实现,将取决于电力——其供应情况和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