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欢他,崇拜他,愿意为他做一辈子的拐杖!”这是本文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悔誓言。 特级伤残军人,一等功臣杨仕春,是我军在对越反击战中一名炮兵侦察排长。1985年1月14日,杨仕春带领侦察小组,冒着密集的炮火,摸到战场最前沿为我军炮火定位。 战场前沿的焦土被炮弹反复翻耕,每一步都踩着生死边缘。杨仕春趴在弹坑里,用望远镜锁定敌方火力点,手指在地图上快速标记坐标,身后的通信兵刚把数据传回指挥部,一发重型炮弹就在不远处爆炸。冲击波将他掀飞出去,滚烫的弹片钻进腰椎,剧痛瞬间让他失去知觉,醒来时下身已毫无知觉,战友们冒着炮火把他从死人堆里抢出来时,他还死死攥着染血的侦察地图。 医生诊断结果像晴天霹雳:腰椎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终身无法站立,属于特级伤残。那年,杨仕春才2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本该在军营里大展拳脚,却要永远与轮椅为伴。躺在病床上的他,看着自己毫无反应的双腿,不止一次想过放弃,直到一个叫周秀莲的姑娘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周秀莲和杨仕春是同乡,早就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1986年,她跟着同乡去医院探望伤员,推开病房门就看到杨仕春望着窗外发呆,曾经挺拔的军人蜷缩在病床上,眼神里满是绝望。她心里一揪,主动走上前递水、擦汗,听他讲战场上的故事,也听他倾诉内心的痛苦。一来二去,两颗心慢慢靠近,杨仕春却一次次推开她:“我是个废人,给不了你幸福,你赶紧找个好人家。” 可周秀莲偏不。她不顾家人反对,每天都往医院跑,帮杨仕春擦洗身体、按摩双腿,给他读报纸、讲家乡的新鲜事。有一次,杨仕春因为情绪激动打翻了饭碗,饭菜洒了她一身,他愧疚地把头扭到一边,她却笑着收拾残局:“没事,我再去给你打一份,你要是心里难受,就跟我说说,别憋坏了自己。”这份执着与温暖,渐渐融化了杨仕春冰封的心。1988年,两人领证结婚,婚礼上没有华丽的仪式,周秀莲推着轮椅上的杨仕春,当着所有亲友的面说出了那句誓言,字字铿锵。 婚后的日子,是周秀莲用肩膀扛起的一片天。杨仕春生活不能自理,穿衣、洗漱、吃饭全靠她照顾,每天清晨五点她就起床,做好早饭再帮杨仕春翻身、按摩,然后推着轮椅带他出门透气,回来后还要下地干活、操持家务。有一年冬天,杨仕春突发肺炎高烧不退,村里的路结冰打滑,周秀莲背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往镇医院跑,汗水浸湿了棉衣,睫毛上结了冰碴,她却不敢停下脚步,嘴里念叨着:“仕春,坚持住,马上就到了。” 杨仕春没有辜负妻子的付出,更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使命。身体稍有好转后,他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用嘴咬着笔、用手臂支撑着身体写字,累得胳膊酸痛、嘴角起泡也不放弃。他把自己的战斗经历和人生感悟写成文章,给学校的孩子们做励志演讲,鼓励他们珍惜当下、爱国奋进。他还主动帮助村里的伤残军人和困难群众,用政府发放的抚恤金资助贫困学生,有人问他图什么,他说:“我能活下来,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国家和秀莲,我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 三十多年来,周秀莲始终践行着当初的誓言,她的脊背因为常年劳累有些弯曲,双手也布满了老茧,却把杨仕春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杨仕春则用自己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先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他们的故事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段佳话。 这份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却有着生死相依的坚定;这份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日复一日的平凡与伟大。杨仕春用青春和热血保卫家国,周秀莲用一生陪伴诠释真爱,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风雨同舟的担当,是不离不弃的坚守,更是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