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恢复“大佐”军衔称谓,中国的抗战记忆被触动了   “威胁出兵台海”的风波还没

邵永灵看世界 2025-11-13 19:13:28

日本恢复“大佐”军衔称谓,中国的抗战记忆被触动了   “威胁出兵台海”的风波还没有平息,高市早苗又准备在日本再军事化议题上搞小动作。如日方武力介入台海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12日,日媒《产经新闻》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话透露,日本政府考虑修改自卫队的军衔称呼,以“和国际标准接轨”。MCN双量进阶计划   简而言之,日本政府打算将自卫队当前17个等级的军衔名称,尤其是尉官、佐官和将官这三个层级恢复为旧日军时期的称呼,即现行“一尉、二尉、三尉”将改为“大尉、中尉、少尉”;“一佐、二佐、三佐”将改为“大佐、中佐、少佐”;“将、将补”将改为“中将、少将”,而幕僚长因军衔上多一颗星,拟称为“上将”。   同时,部分兵种名称也将变更,如“普通科”改为“步兵科”,“特科”改为“炮兵科”,“施设科”改为“工兵科”。   日本政府辩称,此举旨在“改善日本公众对自卫队的认知”、“提升自卫队地位和士气”,并“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变化”,特别是为了契合美军及北约的标准军衔术语,减少沟通障碍。   然而,这一理由难以令人信服,因为自卫队现行军衔的英文翻译已经与美军完全对标,所谓“接轨”与“减少沟通障碍”根本无从谈起。   当前日本自卫队独特的数字编号军衔称谓,源于二战后的特定历史背景。   1954年,日本在“和平宪法”框架下颁布《自卫队法》,为了与旧日军区别并淡化军事色彩,自卫队采用数字编号作为军衔名称,以强调其防御性和例外性。   但如今日本政府试图恢复旧日军时期的军衔称呼,其实质就是推动自卫队“军队化”,抹去自卫队作为“战后体制”的象征,是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约束、谋求“国家正常化”策略的一环。   对于曾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而言,“大佐”等称谓绝非中性词汇,而是日本侵略扩张历史的象征符号。   日本政府选择恢复这些承载着战争罪责的军衔称呼,而非创造新的、面向未来的词汇,无疑是对亚洲各受害国人民情感的漠视和挑衅,暴露出其在历史问题上的危险倾向。   从解禁集体自卫权、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到大力发展远程攻击能力,再到如今的军衔“复古化”,日本正逐步摆脱战后国际秩序的束缚。   然而,这种动向不仅无助于构建区域互信,反而会加剧周边国家对日本军事扩张倾向的警惕和担忧。

0 阅读:166

评论列表

边路传中

边路传中

10
2025-11-13 21:20

我们也恢复,叫他们倭寇

猜你喜欢

邵永灵看世界

邵永灵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