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蜜月期结束后,中印关系滞停,印度活动的国际空间被压缩。印度总理是如何应对这一

有渔儿 2025-11-13 18:18:17

美印蜜月期结束后,中印关系滞停,印度活动的国际空间被压缩。印度总理是如何应对这一局面的? 面对“美印蜜月期结束 + 中印关系滞停”的双重挤压,莫迪并没有把鸡蛋放回一个篮子,而是采取“三线并行”的战术性退却与战略再平衡,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先稳住国内增长,再谈大国雄心。 莫迪的应对不是“倒向某一方”,而是“先止损、再套利”——用对华缓和稳供应链,用对美让步稳出口订单,用对俄能源套利补财政,最后用国内补贴稳选票。 等到 2026 年全球贸易环境出现新窗口,再决定是把“向东行动”升级为“联中制美”,还是重新抱紧 Quad、继续当印太支点。当下,他把所有外交动作都降格为“服务国内增长”的战术工具,不再高喊“世界导师”式的宏大叙事。 1. 对华“先做生意,后谈边界”——用经济缓和争取时间 2025 年 7~10 月,莫迪先后派出防长、外长、国家安全顾问三轮密访北京,一口气恢复直航、旅游签证、边境贸易市场,并敲定 11 月天津峰会再度会面。 表面看是“破冰”,实质是把“边界问题”与“经济议程”脱钩:先让中国资金、零部件、电子中间品重新进来,稳住印度手机、光伏、制药三大出口链,对冲美国 50% 惩罚性关税带来的订单流失。 对华近千亿美元逆差并未解决,莫迪的算盘是“用时间换空间”,只要边境不再出事,国内就不用把有限财政大量投向山地部队,而是可以砸钱搞“半导体和电动车”两大新赛道。 2. 对美“低姿态让步 + 高层热线”——避免贸易战全面升级 特朗普 8 月连加两轮关税后,莫迪没有公开反制,而是宣布: - 立即采购 30 亿美元美国大豆、玉米,换取美方把农产品关税从 50% 降到 25%; - 承诺 2026 年前将对美贸易顺差压减 1/3,用“数字采购团”形式每季度赴美下单; - 内部指示商务部,把原先针对亚马逊、谷歌的“数据本地化”法案无限期推迟,给美国云服务商留出生存空间。 目的只有一个:保住 580 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基本盘(药品、钻石、纺织品),同时等待 2026 年美国中期选举后政策窗口。 3. 对俄、对欧“左右补位”——用能源与军购换投资 - 俄乌僵局下,莫迪继续低价扫货俄油,2025 年进口量再增 18%,转身炼成成品油出口欧洲,一笔转手套利 60 亿美元; - 同时把原来准备买美国 MQ-9B 的 30 亿美元订单拆成两半:一半给俄“猎户座”无人机,一半给法德联合研制的“欧洲无人机”,既安抚莫斯科,又拉拢欧洲,防止被西方集体孤立。 4. 对内“民族主义降温 + 财政红包”——先把选民钱包稳住 莫迪罕见地在 10 月电视讲话中闭口不提“印度教民族主义”,而是宣布: - 2026 财年再拨款 350 亿美元,把化肥、燃气、食品三大补贴再延长一年; - 对手机、LED 进口零部件关税从 15% 降到 7%,让终端零售价普降 5%,直接对冲通胀; - 把原定用于“国产半导体”先期补贴的 100 亿美元一分为二,一半继续投芯片,一半改投电动车充电网,争取 2026 年前新增 50 万个城市就业岗,用经济数据冲淡民众对“外交低头”的负面观感。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1
2025-11-14 06:56

赞👍👍👍

猜你喜欢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