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

菲菲的信笺 2025-11-13 17:14:43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的经济一直一般,普通民众对此没有太大的期待。   2023年俄罗斯粮食收成超1.51亿吨,其中小麦近9900万吨,自给率高达185.4%,多出来的6000多万吨小麦能卖给中东、非洲,甚至巴基斯坦一年就从它那买了80万吨小麦,光小麦出口就占全球25%的份额。   能源更不用说,天然气储备世界第一,管道网四通八达,2024年油气收入虽占财政比例降到30.3%,但依旧是稳当的收入来源,即便欧美禁运,转头就能和印度签1.2亿吨供油合同,国内能源价格还能控得很低,居民压根不愁取暖做饭的燃料。   经济上也没那么多讲究,2025年GDP增速预计才0.9%,世行甚至预测2028年前年均增幅超不过1%,民众早习惯了这种节奏,只要货架不空、能源不断,对经济就没太高期待,关起门来靠农业和矿业也能运转。   可我们就完全是另一套逻辑了,14亿人的餐桌可不是“吃饱”就能打发的。我们的主食确实稳住了,耕地红线守着18亿亩,谷物产量超7亿吨,自给率95%以上,但架不住对“吃好”的追求刻在DNA里。   2024年中国粮食进口1.58亿吨,光大豆就占1.05亿吨,全球六成的大豆贸易都流向中国,这些大豆不是用来做饭的,是榨油、喂猪的,没有它们,超市里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都得波动。   牛肉更夸张,2013年进口还不到30万吨,2023年直接飙到274万吨,是当年的9.3倍,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6.4%,要是没这些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的进口牛肉,火锅店里的肥牛卷都得缩水。   更别说夏天的智利车厘子、冬天的东南亚山竹,这些进口水果早成了日常,少了它们,超市的生鲜区得冷清一半。   而能源这块更是得“看全世界脸色”。2023年中国原油进口5.53亿吨,对外依存度72.9%,90%都靠海运,得从马六甲海峡过,这一路的地缘风险谁都捏把汗。   天然气也一样,2023年进口1656亿立方米,依存度42.3%,LNG从澳大利亚、卡塔尔拉,管道气靠俄罗斯、中亚,来源得凑齐十多个国家才敢放心,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断供。   国内不是没储量,只是要么埋得深难开采,要么像页岩气成本太高不划算,不如进口来得实在。   这么一对比就清楚了,俄罗斯是“家里有矿心不慌”,粮食够吃还能卖,能源自用有余还能换钱,经济差点也能忍。   我们则是“需求太旺得开源”,主食够吃但得进口配料丰富餐桌,能源消耗大得全球找供应,制造业还得靠进口原材料撑着,要是只靠少数几个国家,万一遇上个天气灾害、地缘冲突,要么餐桌少了花样,要么工厂缺了燃料,根本经不起折腾。   所以我们并不能像俄罗斯那样能够关门自己过自己的,更何况我们自己还是俄罗斯的依仗之一,只能把贸易网撒得更开,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