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终于承认,持续40天的政府停摆直接卡住了对乌克

萧兹探秘说 2025-11-13 16:33:50

2025年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终于承认,持续40天的政府停摆直接卡住了对乌克兰的武器输送,这笔超过50亿美元的军火包括乌军前线急等着救命的“海马斯”火箭炮和“阿姆拉姆”导弹,就因为国务院负责通报军售的部门只剩下四分之一的人还在硬撑,文件堆得像座山。 乌军前线士兵怕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在战壕里扛着严寒和炮火,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救命装备,居然被美国公务员的休假给拦住了。 这40天里,顿涅茨克的阵地攻防战打了一轮又一轮,俄军的“重型炸弹+无人机”组合战术天天上演,乌军的防御工事都快被啃得只剩骨架,本该用来反击的“海马斯”还躺在美国的仓库里,等着那些积灰的文件审批签字。 这些武器里有不少还是欧洲盟友掏了钱从美国订购的,德国2025年专门划了200亿欧元买美制武器援乌,波兰也砸了60亿美元下单,结果全因为美国的内部矛盾,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空头支票。 说起来这政府停摆也不是新鲜戏码,但这次硬是把国际援助玩成了荒诞剧。从10月中旬停摆开始,美国国会两院就为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交,共和党在众议院占着优势,对着民主党寸步不让,把对外援助当成了博弈的筹码。 负责处理军售通报的部门本来就承担着全球范围内的武器出口审核,现在四分之三的人都被迫停工,剩下的几个员工就算24小时连轴转,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也只能望洋兴叹。要知道这些文件可不是普通的办公报表,每一份都关联着前线士兵的生死,就因为两党要争选票、抢利益,全被晾在了一边无人问津。 泽连斯基政府之前还在高调宣传“美援即将到位”,甚至计划好了冬季反攻的部署,结果等来这么个晴天霹雳。其实早在2025年8月,特朗普就公开说过美国要改变对乌政策,不再直接提供资金援助,让乌克兰靠欧洲盟友过日子。 现在政府一停摆,连武器输送都彻底卡壳,泽连斯基之前提出的“让欧洲先借爱国者防空系统,美国后续补充”的提议,也成了镜花水月。欧洲国家本身工业产能就已经透支,武器库存早就见底,“海马斯”这种核心装备根本造不出来,想帮乌克兰都没这个实力,德国和波兰急得跳脚,一个催美国交涉,一个直接召回驻美大使抗议,可终究改变不了什么。 这事儿往深了看,根本不是简单的政府停摆导致效率低下,而是美国对乌政策早已埋下的隐患。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就一直喊着“美国不再向乌克兰付钱”,还念叨着已经为乌克兰花了3500亿美元,觉得自己亏大了。 两党在对乌援助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共和党觉得不该再把钱砸在外国战场,民主党想维持对乌支持的姿态,吵来吵去最后把政府运行都停了,却没人想想前线乌军还在靠着这些援助续命。 这场停摆的影响还不止乌克兰,丹麦、克罗地亚等国向美国订购的武器也跟着审批受阻,驻意大利的美军基地连本地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工会都已经开始抗议,美国的内政混乱硬是像病毒一样,传染到了整个欧美防务网络。 现在俄军已经抓住了这个窗口期,在顿涅茨克方向不断推进,军事专家都分析,再这么断供下去,俄军很可能全面拿下顿涅茨克,甚至向哈尔科夫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推进。而乌军这边,不仅反攻计划彻底泡汤,连冬季的防空和能源设施保卫都成了难题,泽连斯基之前想要25套“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愿望,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奢望。 美国一直号称是乌克兰最可靠的盟友,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却因为自己的党派斗争,把盟友的安危抛到了九霄云外。 说到底,这场闹剧暴露的不过是美国霸权体系下的虚伪和自私。所谓的“盟友承诺”“国际责任”,在国内党争和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那些堆在国务院办公室里的文件,每一页都写满了对盟友的漠视,也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的内政混乱,最终买单的却是远在千里之外、浴血奋战的乌克兰士兵。 不知道等美国两党终于谈拢预算,那些审批文件批下来的时候,乌克兰前线还能不能等到这些迟到的“救命装备”。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