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驻日大使:也开口了 就在薛剑痛斥高市早苗余音绕梁之际,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憋不住了。 11月10日推文称:“中国的真面目再次暴露无遗。就在几个月前,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将以色列比作纳粹德国。” 一看就知道,这哪是单纯的指责,更像是赶着给日本盟友“撑场子”,只不过选的武器有点拿不出手——翻出大半年前的旧话当炮弹。 格拉斯的推文里,从头到尾没提薛剑当时是在什么场合说的这话,也没讲清楚前后语境,就这么干巴巴扔出一个“结论”。 这种做法放在外交场上,跟吵架只挑对方半句话说没啥区别。 很快就有网友较真,翻出了当时的活动记录:薛剑是在一场关于中东局势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聊到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时,提到了“要警惕任何形式的极端主义抬头,即便是在正义的维权行动中,也不能重蹈纳粹德国式的集体迫害覆辙”,全程没提“以色列”三个字,更谈不上直接类比。 说白了,格拉斯就是把一段关于极端主义的警示,硬生生掐头去尾安上了“针对以色列”的帽子。 这种断章取义的外交操作,在国际舞台上算不上新鲜事,但选在这个时间点抛出来,就值得细品了。 要知道,薛剑之前针对高市早苗的警告,刚好点中了美日在台海问题上的要害。 去年以来,美日一直在台海周边搞动作,又是联合军演又是发表涉台声明,但中方的回应始终有理有节,这次薛剑的直接警告,相当于把“红线”划到了美日眼前,让他们原本想模糊处理的“介入台海”意图没法再藏着掖着。 更巧的是,这段时间中美互动正处在一个微妙阶段,根据外交部公布的信息,仅最近三个月就举行了两轮战略沟通和三次经济工作组会议,在禁毒、气候变化等领域还达成了不少合作共识,甚至续签了科技合作协定,1.5万名美国青少年通过“5年5万”项目来华交流,这些积极进展让不少人看到了中美关系稳定的希望。 一边是台海方向的压力被中方顶住,一边是中美合作的势头在上升,格拉斯这时候跳出来翻旧账,动机就很明显了。 说白了就是想转移焦点,用一场“对中国的指责”把美日在台海问题上的被动给盖过去,同时也给国内那些反对中美合作的势力递上“弹药”。 这种小算盘,其实在2023年也上演过一次,当时中美正在推进气候合作,美国务院一名助理国务卿突然拿新疆问题说事儿,最后被中方拿出详实数据驳斥,合作进程也没受影响,如今格拉斯的操作不过是换了个剧本重演。 外交场上的表态,最讲究的就是“语境”二字,断章取义从来都是双刃剑。 2022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某欧洲国家代表引用中国新疆的一段扶贫视频,剪辑后说成“强制劳动证据”,结果被中国代表当场放出完整视频,还附上了当地农户的收入证明,最后那名代表只能尴尬收场。 格拉斯这次的做法,跟这个案例简直如出一辙,只不过对象从欧洲换成了亚洲,话题从新疆换成了中东。 作为美国驻日大使,他的言论不仅代表个人,更带着官方背书,这种明显倾向性的表态,非但不能帮美日掌握主动,反而会让周边国家看清美日“拉偏架”的本质,不利于地区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