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突然宣布反了! 11月12日消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2026年度主食用大米产量目标定为711万吨,比2025年减少约37万吨,可眼下日本5公斤大米零售均价已达4235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部分新米售价更是超过5000日元,这操作简直是雪上加霜。 咱先把这事的来龙去脉捋清楚,所谓“雪上加霜”的说法,其实把因果关系和市场逻辑都搅混了。首先得明确一个关键数据:2025年日本食用稻产量预计能到748万吨,而农林水产省测算的年需求也就694万到711万吨,2026年的减产目标刚好卡在需求上限上。换句话说,这不是故意缩减供应,反而是想避免产量过剩——毕竟日本人口一直在减少,大家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吃面包、面条的人多了,大米需求早就在往下走了。要是真跟着2025年的增产势头继续扩种,明年大概率会出现库存积压,到时候米价可能暴跌,受伤的还是种稻的农户。 再说眼下这高米价,其实跟2026年的减产计划没半毛钱直接关系。现在超市里的大米价格疯涨,根子早在前两年就埋下了。2023年日本遇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高温干旱把水稻产量砸到了661万吨,2024年又被台风折腾,产量就没怎么恢复。更要命的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农协几乎垄断了九成的大米交易,一边低价从农民手里收米,一边囤积居奇,就算政府去年开始投储备米,95%都被他们截胡了,真正流到市场的连7%都不到。加上日元贬值让进口化肥、燃料贵了不少,农业人口又全是老人,人力成本蹭蹭涨,这些成本最后全转嫁到了零售价上。 最有意思的是政策的反复横跳,这才是让市场乱了套的关键。今年7月的时候,日本政府还喊着要增产,结果才过4个月就转头宣布减产。这种朝令夕改的操作,让农户和批发商都摸不着头脑——想种稻的不知道明年该不该扩种,想囤货的反而趁机炒作“供应紧张”的话题。其实现在日本大米根本不算真的“缺”,民间库存还有不少,只是价格信号传得慢,得连续两年供大于求,米价才可能真的降下来。更讽刺的是,一边是国产米卖得死贵,一边是进口米在超市被抢疯了,2025年前半年民间进口量是去年同期的200多倍,就算交着高额关税,外国米还是比国产米便宜不少。 说白了,日本米价问题从来不是“减产还是增产”这么简单,而是几十年农业体制积下的毛病。长期靠补贴限制种植面积的“减反政策”让耕地荒了不少,高关税又把进口米挡在门外,农协还在中间搞垄断操控价格。现在的减产计划看似和高米价对着干,实则是想给过热的生产踩刹车,但选在这个时间点宣布,只会让消费者更焦虑。毕竟普通人只看得到“涨价时减产”的表面矛盾,看不到背后供需匹配、稳定农户收入的考量,更没意识到真正推高米价的是垄断和成本,不是未来的产量调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日本大米大涨价 日本米价格暴涨 日本米价危机 日本米价格 日本天价大米 日本产米 日本缺米
